交誼舞比賽的評分標準 現代交誼舞是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高雅精神文化活動,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自發地開展交誼舞文化活動,如火如荼,風靡全國。更為可貴的是,人民群眾在交誼舞健身文化活動中,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創作了一批中國人原創的中國現代交誼舞的舞種,比如:《北京平四》、《南京小拉舞》、《天津吉樂》、《湖北巴山舞》、《東北新潮步》、《臺灣翅仔舞》、《武漢三步踩》;改編了一批舞種,比如:《慢三》、《快三》、《慢四》、《快四》、《中國探戈》、《東方倫巴》等等。這些舞種,舞蹈語言積極健康,舞語風格或歡快活潑、或磊落大方,即保持了中華民族舞蹈文化的優秀傳統風韻,又體現了現代化的時尚風采,健身健心,雅俗共賞,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中國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中國民間現代交誼舞文化活動的發展,是廣大人民群眾落實“三個代表”思想的自覺行為,人民群眾在交誼舞文化活動中發揮出來的首創精神,不僅為中國舞蹈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而且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做出了積極貢獻。 國家有關部門看到群眾交誼舞文化活動的價值,組織交誼舞比賽,應該說,這是一件好事。要比賽,就要有一個相對的評判標準。把評判標準公開化,讓人民群眾也能參與評判,這是中國交誼舞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交誼舞比賽健康發展的保證。 交誼舞比賽的評分標準是一種主、客觀并重的標準,這和球類、棋類比賽的客觀標準不同??陀^標準的比賽,輸贏是大家都可以看見的;而評分標準的比賽,就有很重的裁判主觀意念成分。但這個主觀意念應該和客觀標準相對吻合,有差異是正常的,但過度背離客觀標準,就不正常了。人們對舞蹈的美是有共識的,這個共識,構成了舞蹈評判的客觀成分,也構成了交誼舞比賽客觀的評分標準。這種客觀的評分標準包含這么四個方面:健康性、藝術性、技術性、創造性。具體的細則分為: 一.舞蹈語言的高雅、健康 交誼舞是群眾參與性舞蹈類別,不是用舞蹈來敘述故事,而是通過舞蹈語言 來展示素質,抒發情懷。因此,評判交誼舞首先是要求: 動作高雅大方 抒發健康情懷 世界上所有文明的國家都把高雅的,抒發健康情懷的交誼舞舞種列為正規的 比賽舞種,以禮儀之邦聞名于世的中國,當然不會例外。 二.基本技術的掌握 身形端正、優美,形體線條構架科學,內聚有根,張力有度。 上、下身動作協調,腰、胯、腿用力正確,程序得當。 腳部動作,腳跟、腳掌、腳尖的正確運用。 舞伴間動作的協調,藝術的統一。 舞蹈動作展示的穩定性、柔韌性、靈活性的能力。 舞語詞匯表現的飽滿,流暢。 三.對舞曲音樂的理解和再創作 從相對高點的要求上說,交誼舞不是簡單地跟著舞曲音樂做動作,而是舞者 用自己的舞蹈形體語言把本來只是聽得見音樂演義成可以看得見的音樂。因此對 舞曲音樂除了理解,還有一個再創作的因素。 對音樂節拍的把握是否準確? 對音樂旋律是否理解?舞蹈的用詞、造句是否吻合音樂旋律? 對音樂情調的理解是否準確?處理的是否得當? 交誼舞的難度和魅力就在于他是一種在現場音樂中即興創作的舞蹈,不是事先排練好的舞蹈。因此,音樂修養的層次對一個交誼舞選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素質,也是評判高級別交誼舞選手的關鍵的“試金石”。 四.舞種特性的表達 是否掌握不同舞種的基本特性? 能否準確地表現出各個舞種的不同風格? 五.舞蹈的編排能力 舞蹈詞匯的選用是否高雅、積極健康? 舞蹈整體編排的合理性、連貫性、完整性。 有一定的高難度動作。 整體舞蹈和舞曲音樂的有機融合。 六.現場發揮的效果 選手在現場由內而外的文化素質的表現。 充滿信心的競技狀態。 冷靜而靈活的應變能力。 有創意的即興發揮。 七.綜合素質的展示 符合舞蹈藝術創作規律的創造性的展示。 舞蹈語言是否有藝術美的感染力? 能否和觀眾、評委積極交流? 能否對比賽全場的氣氛有積極地調動、烘托作用? 這個交誼舞比賽的評分標準,我們曾在“江蘇省首屆離、退休老干部交誼舞比賽”中運用,得到舞蹈界專家和老干部們的一致好評。評判標準公開,評委評得有根有據,觀眾和選手自己心中也有桿稱,大家比的開心,也比出了水平,促進了交誼舞健身文化活動的健康發展。 南京市體育舞蹈運動協會交誼舞委員會 200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