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國開始逐漸融入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潮流,也意味著我國與世界要進行全面的文化交流。這種交流,一方面會給我國民族文化尤其是群眾文化及群眾舞蹈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全面的文化交流也會給民族文化尤其是群眾文化及群眾舞蹈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群眾文化和群眾舞蹈的自身形態乃至人們對其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它充分說明群眾舞蹈不斷地熏陶、培養、教化、影響和引導著人們思想觀念、道德意識的改變。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綜合素質與全面發展,加速我國社會進步及經濟文化發展的推動力,它所具有的豐富內涵,正在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與普遍關注。群眾文化及群眾舞蹈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它在當代中國文化的整體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這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文化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 群眾舞蹈當以變化中的社會文化為依據。它不僅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盡可能地融入與廣大群眾的互動聯系之中,使群眾舞蹈具備與社會廣泛接觸的能力。面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面對國際文化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們缺少真正可以體現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整體精神境界的群眾舞蹈。所以,群眾舞蹈的發展創新必須直面客觀實際,把握時代現實特點,用前瞻的眼光來審視探索,既要實現其“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又要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的表現形式,在不斷發展中提升群眾舞蹈之原動力、想象力、凝聚力和創造力,以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群眾文化優勢,使其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與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是一定社會的經濟與政治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發展創新是其永葆先進性的內在根據。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這就必然使精神文化產品的生產同人民群眾需求之間的矛盾突出起來。因此,作為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努力研究群眾舞蹈的發展創新問題,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務。所以,我們就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第一,堅持群眾舞蹈“三個貼近”的要求,處理好喜聞樂見與承傳創新的關系。起源于社會生活的舞蹈,自從盤古開天地,舞蹈這門古老的藝術,就以貼近社會現實,表現形式多彩多姿,使人們喜聞樂見,而成為記載人類生活內容,反映人類悲歡離合,展現時代發展變化,承傳歷史文化精華的有效手段。因而,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這既是群眾文化工作者對群眾舞蹈創作的著力點,也是人民群眾對參與文化活動的需求,實際、生活、群眾是文藝創作的靈感、動力、源泉,只有保持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與溝通,才能及時地把體現群眾生活,反映群眾心愿的舞蹈創作搬上舞臺,為群眾所接受及參與進來。文化創新不僅是一個連續發展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擇優和創優、永遠保持先進性的過程,這是文化創新的規律。而群眾舞蹈的發展創新規律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物質條件的提高,來自于民間的舞蹈所表現的內容不斷豐富,其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也逐步經歷了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舞蹈以它深刻的動態意蘊,令人賞心悅目,如果群眾文化工作者能夠從群眾對文化的切實需要出發,給予科學合理的培育及藝術引導,那么,群眾舞蹈不僅會成為人們自娛自樂、抒發情懷、交流情感、增進友誼、增強體質、延長青春的有效活動,也能成為群眾了解社會、認識世界、感悟生活、歌頌祖國,愉悅鼓勁、陶冶情操的助推器。 第二,堅持群眾舞蹈“三個面向”的原則,處理好借鑒吸收與動態發展的關系。舞蹈藝術有利于激發人們的想象力,培養創造力,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形成高尚的道德境界和情操。在新時期,文化創新必須堅持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基礎上,創新才能連續進行,不斷發展。我們要大膽借鑒、吸收世界一切先進文化的優秀成果。群眾舞蹈的動態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再在新質基礎上進行新的量變的過程。這就需要處理好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和文化民族性的關系,將舞蹈這種非語言文字的人體動態文化,融入深廣的社會生活內容,增添多姿多彩的表現方式,讓群眾舞蹈成為體現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折射人們道德規范、宗教信仰、倫理觀念,反映現實的民情民風,謳歌和表現社會各個發展時期主題風尚的有效藝術形式。使群眾舞蹈真正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堅持群眾舞蹈發展創新的主題,處理好主旋律與多樣化、普及與提高的關系。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可以在表現生活的基礎上,進行藝術的再現,既能反映社會生活,也能塑造和刻畫不同的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表達人們的喜、怒、哀、樂,它是人的一種本能,是人類對生命的展示。在現實生活中,舞蹈生成于生命,關注著生命,體現著生命,影響著生命,對人的一生有著不可估量的教育促進作用。因此,我們應該讓群眾舞蹈通過具體的、直觀的四肢體態,自如、盡意、真實、真切、淳樸、激越地體現生命主體,表達上符合人們身心需求的本質特征,把舞蹈放在歷史、文化、社會的大環境中,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提高人的素質及人的思想境界、政治覺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達到健美肢體、美化心靈、陶冶性情和團結群體的功能,最終滿足作為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的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所以,群眾舞蹈創作必須貫穿發展主題,根據現代社會的需要,加以創造性地闡發與運用,將專業舞蹈與群眾舞蹈進行有機的結合,在普及群眾舞蹈的基礎上,創作出群眾喜聞樂見,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文化產品,立足社會進步,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充分釋放人的潛能,最大限度地激活生產力中人這一最活躍的因素。這當是時代對我們的呼喚和賦予我們的任務。 當今世界,文化競爭力已日益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在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古老的中華民族正是由于堅韌不拔、勇于創新,才得以在歷史上長期領世界民族之風騷。歷史進步的本質在于創新。群眾文化工作者必須以歷史使命感和高度責任感,將中外各種舞蹈進行升華和再創造,絕不是簡單地照搬和移植,而是以新的時代要求和實踐經驗為切入點進行發展創新。使群眾舞蹈不斷超越過去,不斷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個性得以發揮,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得以展現,在多樣性多元化中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