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娜爾阿布都拉,1966年4月出生。她4歲時開始學習舞蹈,6歲時能用維吾爾樂器都它爾自彈自唱。在幾十年的舞蹈生涯中,她憑著一個藝術家的智慧和靈性,創作并演出了許多優美的民族舞蹈,塑造了眾多明朗、歡快的舞蹈藝術形象。她多次獲得國際、全國和自治區舞蹈大獎,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弘揚了維吾爾族舞蹈藝術,為推動少數民族舞蹈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她先后出訪過東亞、西亞、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等幾十個國家,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歌舞的風采。 迪麗娜爾阿布都拉不但業務過硬,在思想品德方面也有較高的追求。幾年來,她除了完成自治區的演出任務外,還積極參加中國文聯、中國舞協組織的各種采風和義演活動,為中國文聯“朝霞工程”捐款6000元,并多次為貧困地區孤寡老人捐款。 多年來,迪麗娜爾阿布都拉熱愛自己的事業,對舞蹈藝術不懈地追求與探索。她的舞蹈代表作有《盤子舞》、《阿圖什》、《摘葡萄》、《新疆姑娘》、《冰山之火》、《心愿》、《達坂城的姑娘》等。曾獲得全國少數民族舞蹈比賽一等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日本大阪國際藝術節“最高表演獎”,香港回歸大型晚會“金獎”,朝鮮“四月之春國際藝術節金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少數民族團結模范先進個人”稱號,被全國青聯授予“中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并榮獲中國文聯“德藝雙馨”獎。 迪麗娜爾阿布都拉能有今天的成功,與她多年的勤奮分不開,她的生活內容只有演出和練功。在維吾爾族舞蹈中,“雙膝跳”和“跪板腰”是舞蹈技藝中難度較大的動作,它要求舞者騰空而起,落地后雙膝迅速著地,這樣很容易造成關節挫傷。在迪麗娜爾二十多年的舞蹈生涯中,她的雙膝一直經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磨煉”,經常是瘀血斑斑,雙膝的軟組織嚴重損傷。在這樣的情況下,她也沒有放棄舞蹈,常常是治療、練功、演出同步進行。無論刮風還是下雨,她從不間斷練功。一次到一個偏僻小縣演出,沒有練功場地,她就在縣政府招待所的水泥地上練功,直練得兩個膝蓋鮮血淋漓。現在,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了,但仍然在堅持練功。 她表演的《摘葡萄》,以快速旋轉的舞技,通過生動細膩的動作和表情,把維吾爾族姑娘面對豐收的喜悅心情和她們活潑的個性表現得入木三分,讓觀眾驚嘆不已。那年到韓國參加舞蹈大賽,她是帶著傷痛去的,剛一出現在舞臺上,就看到許多觀眾舉著她跳葡萄舞時的大幅劇照,用生硬的中國話喊著:“葡萄,葡萄!”迪麗娜爾阿布都拉深受鼓舞,精神振作,一下子忘記了自己的雙膝有傷,咬緊牙關,把一個個高難度的動作舞得一絲不茍,精彩的表演讓她捧回了“世界和平獎”的金杯。 1985年,迪麗娜爾阿布都拉舉辦了獨舞晚會,出色的表演讓舞蹈大師康巴爾汗感動得熱淚盈眶。1989年,她隨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前往埃及、科威特等國家訪問演出,受到時任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的高度稱贊。1999年,她表演的獨舞《戴羽毛的姑娘》受到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稱贊。中外報刊稱她為“天山上的雪蓮花”、“飛翔的舞星”,賈作光稱贊她:“像初升的太陽,光芒四射”。 迪麗娜爾阿不都拉不但對自己的藝術精益求精,還十分關注新疆少數民族舞蹈事業的發展。她介紹說,目前新疆有些文藝團體處境艱難,一些優秀的、傳統的文藝節目,碰到了挖掘、整理方面的很多困難;一些新節目的創作和演出、與國內外的文化交流等,都由于經費不足而受到影響。這個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必然會對文化的發展產生制約。為此她利用一切機會,多次呼吁國家對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要加大投入力度,特別是應該在扶持有代表性的文藝團體、推出優秀文藝作品、培養文藝人才方面,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使新疆少數民族藝術和國家的文化事業得到全面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