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04kee"><center id="04kee"></center></kbd>
<samp id="04kee"><pre id="04kee"></pre></samp>
  • 搜索
    0177-5155-8025
    快捷導航
    舞蹈學院-舞蹈網 首頁 教學 舞蹈鑒賞 查看內容

    關于業余芭蕾舞考級目的及意義的思考

    2005-4-9 00:00| 發布者: 舞色空空| 查看: 3219| 評論: 0

    感悟文化,知識才會使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感悟文化,世界才會給我們打開嶄新前景。這是筆者多年從事業余芭蕾舞考級教育的真切體會。

    對中國人來說,芭蕾究竟是什么?它絕不僅僅是在足尖上的翩翩起舞,絕不僅僅是那32個令普通觀眾望而生畏的“揮鞭轉”(Fouette),絕不僅僅是那些優美舒展的“阿拉貝斯克”(Arabesque);實際上,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貴族的文化,一種西方五百年歷史上最具魅力的身體文化;它集中地表現了西方人從肉體到精神,叛離和超越三維時空的人文思想;因此,在現代舞誕生的20世紀前,它一直被人們稱作是最具科學性、規范性和系統性,并擁有高、精、尖技術和唯美主義傾向的舞蹈藝術。不過,這一切典型的西方文化特征,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走進中國業余舞蹈教育天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發生了變化。

    如果說,中國的業余芭蕾舞教育從“文革時期”那種“全民皆舞”的“土芭蕾”,到1994年北京舞蹈學院(院外)芭蕾舞考級教材的出版發行,以及這種考級制度的隨之展開,再到2002年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中心編寫的《芭蕾舞考級教材》,以及相應的考級制度由國家文化部的正式批準,迄今已走過了近35年的歷史。在這35年里,中國社會在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的各個領域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由于“改革開放”的國策,外來文化的傳播,中國人在思想意識和精神追求方面,都開始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人文思想的滲透,以至于中國的孩子們在課余時間里學習“舶來藝術”的人越來越多,芭蕾舞、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管等等,都在中國大地四處開花;特別是1993年,國家教育部發出在中小學開展素質教育的號召以來,中國青少年的藝術教育更是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業余舞蹈藝術教育因而成為中國文化市場的新寵,各大中小型的業余舞蹈學校、舞蹈培訓班,在中國大地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中國新一代的家長們更是樂此不疲,在經濟、精力上都是全力以赴,唯恐落于人后。就連“RAD”(Royal Academy of Dance)――的“英國皇考”(英國皇家舞蹈學院的考試)體系,也看好了我們這片廣闊的天地,不失時機地于1995年進駐了中國的大上海。

    隨著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點在全國各地的逐漸增多,并不斷擴大,許多原來對業余舞蹈教育不屑一顧的專業舞蹈教師、芭蕾舞演員,都紛紛地加入進來,這既是好事,也是壞事。好的一方面在于,專業舞者的加入給這個原本師資隊伍嚴重匱乏的業余芭蕾舞訓練領域注入了新的能量,因而提高了訓練的質量,準確地說,是“芭蕾味兒更濃了!”但在另一方面,則由于這些專業芭蕾教育者過于強調其專業性,而忽略了普及性,使得更多的孩子“望芭生畏”,害怕學習芭蕾,結果轉而改學了中國舞,自覺輕松愉快些。這種大面積存在的現象給我們業余芭蕾舞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提出了重新定位的嚴肅問題。

    作為多年從事業余芭蕾教育,從中受益匪淺亦感觸頗多的我,歷來主張業余芭蕾舞教育應是參與整個青少年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藝術門類,因此,在其教育原則和教育行為中,應該充分地體現出這種素質教育的理念。我以為,所謂“素質教育”,長話短說,就是相對于“應試教育”的“大文化的教育”,就是各取所需、人盡其才、非專業,或者說,非職業的“快樂教育”,因此,作為對中國青少年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業余芭蕾藝術,應該是一種能夠為廣大的青少年所喜愛、所接受,既具科學性、規范性、系統性,又具趣味性、可行性、普及性的新型芭蕾,其教學目的應該是通過普及和推廣芭蕾的肢體形態和審美理想,去舒展我們的身體形態,優化我們的文明習慣,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而不是僅僅為專業芭蕾舞團培養接班人;其教學內容則應是以形體訓練為主,以技術訓練為輔;原因就在于,參加業余芭蕾舞學習的廣大青少年,雖然十分喜愛芭蕾藝術,有些甚至達到酷愛的程度,但他們大多不具備專業芭蕾審美標準所苛求的那種“三長一小一個高”(長胳膊、長腿兒、長脖子,小腦袋加高腳背兒)的形體條件。

    與他們相反,那些為數極少、具備了專業肢體條件的芭蕾愛好者們,往往在很小的年齡就已招進了專業學校,并在那里接受長達五~六年的嚴格訓練;不過,他們對芭蕾舞的熱愛,他們對芭蕾舞的美感,大多也是在業余舞校里培養出來的,但他們在未來專業芭蕾生涯中賴以生存的技術,則全是在專業舞校中訓練出來的。

    讓我們用一組簡單的數據,來說明這兩類學生之間的顯著不同:在比較正規的業余舞校,學生每周一般上兩次芭蕾舞課,每次2小時,一共是4小時,而非正規的業余舞校,則連這個課時數也達不到;相比之下,專業舞校的學生每一天的課時數就是4小時,另外還有早功1小時,晚功1小時,以及舞蹈排練若干小時……這樣一來,“每周的4小時”和“每天的6小時以上”,就構成了兩類學生在舞蹈技術能力上的天壤之別!可是,我們的許多專業出身的芭蕾老師就是不明白這一點,或者說是對此“視而不見”。他們非要讓這些本來在普通學校就倍受壓抑的孩子們,來到業余舞校之后,不但不能放松,反而從身體到精神,都得緊張起來,最后則讓這種本意上的“素質教育”和“快樂教育”發生了質變,成了他們的又一種壓力。這種結果,不能不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感到悲哀,更引起深深的思考!

    也許是因為我曾當過十一年中小學的校長,也許還因為我歷任過中小學生的家長,我太了解國內的中小學生了。中小學的“素質教育”已經喊了整整十年,但是,由于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中國傳統教育思想在其歷久彌新過程中的又一次自我否定,因此,它必將要經歷一個痛苦而又漫長的歷程。而在這個漫長的歷程中,“苦難深重”者正是這些中小學生們。這些可憐的孩子們在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苦苦掙扎,希望在自己有限的生活圈外,尋找到另一個能讓自己的苦惱和壓抑得到宣泄的小小空間,于是乎,他們中間的一些人選擇了芭蕾舞,目的是想讓自己的肢體在優美的音樂聲中,輕松地舞動,悄然地釋放,隨著芭蕾舞那飄飄欲仙的感覺,把一切的苦悶和煩惱都暫時地忘掉。也許,做出這種選擇,本是人的一種天性――用“身體的獨白”去同外在的物質世界和內在的精神世界對話,用“無聲的語言”去述說自己現實的痛苦和未來的希望,讓身心的壓抑得到解脫和釋放。然而,他們卻沒有想到,選擇了芭蕾舞,不過是從一種“苦難”中逃出身來,又掉進了另外一種“苦難”。一年一度的芭蕾舞考級,對大多數業余學習芭蕾舞的孩子來說,并非意味著身心同步的快樂,而是帶來更加嚴厲的斥責和更加枯燥的練習!

    我校學生自1996年參加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以來,迄今已歷時八年,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歷了六次考試。回想我當年專程進京,引進芭蕾舞考級的初衷,對比近年來隨著考試級別逐年升高而產生的嶄新矛盾,特別是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像這種條件的孩子,就勸她不要學芭蕾舞了!”時,心中便總會泛起陣陣難言的苦痛。每當考級工作結束后,我總得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做一些“善后工作”,目的是為了保護那些專業條件較差的孩子,身心不至于受到太大的傷害。毫無疑問,傷害他們絕不是考級中心教授們的初衷,而是在這項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造成的一種“自然現象”。而產生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依然是對業余芭蕾舞教育目的及意義的定位不清。

    我認為,業余的芭蕾舞教育絕不是培養芭蕾明星的田園沃土,而是培養“芭蕾迷”――芭蕾舞藝術欣賞者的廣闊天地。正如許許多多的足球迷,他們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并不能馳騁在職業的賽場上,但誰也不能剝奪他們熱愛足球的權利,誰也不能阻止他們在業余的賽場上大顯身手。中國的足球事業能夠走到今天,這些球迷們的外圍力量是不容抹煞的。同樣的道理,中國的芭蕾舞事業為什么不能放下這副“神圣不可侵犯”的“貴族架子”,讓她真正地走向中國民間,走進中國孩子們的心田,讓孩子們成為中國新一代的芭蕾舞迷,讓他們為中國芭蕾舞事業的發展、壯大,去吶喊,去助威呢?

    實事求是地說,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中心的教授們是今日中國芭蕾舞教育事業中最具權威性,也最有發言權的專家。他們從無到有,在中國建立起業余芭蕾舞考級制度這一偉大的創舉,更是功不可沒。不過,或許正是因為他們太專家,太強調專業芭蕾舞的身體條件和技術規范,才使得業余芭蕾舞教育無形中成了專業芭蕾舞教育的“外延”和“附庸”。

    大量的教育實踐證明了,正確的教育擁有開發潛能和挖掘人才的正面效應,而錯誤的教育則會產生壓制天性并毀滅天才的負面功能。在我們的業余芭蕾舞考級工作中,那種過于強調先天條件和技術規范的做法,顯然正在作為“一刀切”的理由,扼殺著孩子們的藝術感覺和個性發展。這種矛盾如同我們一邊在學習新的知識,一邊卻難免讓舊的知識成為我們發展的羈絆;如同我們一邊在尋找規律,一邊卻做著許多違反規律的事情。

    當代中國新一代的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們接受各類藝術教育,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錢和心血,目的是希望孩子的身心得到改善和提高,而我們缺乏清醒的思考,盲目從事的這種違反規律的教育,卻可能把孩子們給毀了,并且還要讓家長為我們的這種毀滅付出報酬……這是什么道理?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該學習美國人。總體上說,美國人很富于創新精神,也許因為他們原本沒有太多的傳統,所以,他們從不喜歡依賴于傳統,甚至總是懷疑傳統,結果,就在這些懷疑來懷疑去的過程中,把新的思維、新的道路給“懷疑”了出來。正像“現代舞之母”依莎多拉伊莎多拉鄧肯那句“芭蕾一點兒也不美!”的口號,卻喊出來了20世紀最重大的舞蹈成就――“現代舞”。比較而言,我們更加重視知識的學習和技術的掌握,而美國人更加注重的則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激發;我們更加重視對傳統的繼承和發揚,而美國人更加注重的則是對傳統的反叛和創新。

    法國著名教育家讓赫伯特(Rene.Hubert)認為,人是透過發展與教育的過程,并且經過若干個階段之后,才真正成為人的。教育的目的是用情感來促使學生的個性化,加強人與人的接近與合作,教育最神圣的使命就是充實人性,培養具有真正創造力的、建設的、獨立的、和平的、完善的個人①;換言之,真正的人才,不僅是知識的存貯器,而且是具有獨立判斷能力的、獨特個性的人。古希臘人有句格言說得好:“沒有心靈去支使,知識又有何用途?” ②

    就芭蕾舞的業余考級教育而言,我以為,我們的目的及意義應該是讓更多的孩子們能走進芭蕾舞這個高雅而又神秘的藝術殿堂,借助鬼使神差的童話,學習身心并用的方法,練就堅忍不拔的品質,接受審美教育的凈化,建立融入社會的自信,感悟人類文化的偉大


    扯蛋

    難過

    支持

    鮮花

    超贊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注我們:中國舞蹈網

    微信號:cndance

    APP下載

    專心、專注、專業

    合作聯系

    Email:Fy007@126.com      微信/電話:0177-5155-8025

    ©2003-2020  鹽城舞者印象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中國舞蹈網     蘇ICP備14061262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久久人人爽人人爽av| 调教奴性同桌h|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97久久超碰国产精品2021| 妇女被猛烈进入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影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s色大片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从镜子里看我怎么c你|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 四虎影视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黄色一级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男女一边摸一边做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小猪视频app下载版最新忘忧草b站|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 日本在线观看免费看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 欧洲美女与动zooz|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 欧美成人高清WW| 亚洲精品NV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玉蒲团之天下第一|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 日本大片免a费观看在线|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阿v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 校园性教k8版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av在天堂| 欧美巨大黑人hd| 亚洲国产日产无码精品| 欧美成人性色区|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