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編導:張繼剛 舞蹈音樂:汪鎮寧 舞蹈服裝:王慧君 舞蹈首演:1989年北京 首演團體:北京舞蹈學院 榮獲獎項:1991年榮獲第三屆全國桃李杯舞蹈比賽優秀作品獎。
幕起,一幅巨大的圖像顯映出洶涌澎湃的黃河之水從天際間奔騰直下,這飽蘸激情的舞美設計,揭示了中華民族歷史的恢弘和悲愴。曠寂的舞臺被這凝重的畫面渲染著,雄渾的“黃河交響”在這渲染的氛圍中發出了滾滾聲浪,這音畫頓時彌散出舞蹈的性格與情感的張力。舞中的男人們,跑出“鼓子秧歌”的場圖,以“菠花”組合形成多姿的舞步, 模擬出將黃河之水勒過自己的肩頭,牽拉起追趕太陽的民魂意象。舞中的女人們,是以“膠州秧歌”重抬、輕落、飄起的身姿韻態,演繹著母親河流淌無盡的酸楚。在舞姿覺寂中,漸漸地、緩緩地彰顯出黃河水滋養民族性格的浩然正氣。編導就是這樣通過編排的“秧歌”韻律,開掘出民間舞蹈文化的底蘊,從而用舞蹈的語匯勾勒出黃河兒女的氣節,一手 能托起蒼穹,一手能拽住流波,面對驚濤駭浪仍以穩健的步履邁進,顯示一種堅定而執著的信念。這就是作品借喻“俺從黃河來”的題目,要告訴我們的一切。 編導張繼綱有著黃河岸邊生活的經歷與民風體驗,因而從一個“俺”字,生動而親切地牽出了創作的全部熱情。由“俺”拓寬了人們的視域,將作品的獨特風格、剛健形態及情感的效應帶給了觀眾,廣獲好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