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我很高興地選擇了舞蹈鑒賞這門選修課,在這短暫的幾周里老師主要通過視頻的方式,向我們講解了舞蹈的基本常識、常用表現手法以及舞蹈的基本種類。我個人對舞蹈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也提高了我對舞蹈的欣賞解析能力。 其實我個人認為,舞蹈它們抒情優美、技藝絕倫。舞蹈好比詩歌、文章,雖然它們沒有華麗的詞藻,把美表現在字、詞、句上,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人體的肢體語言和人們的美妙樂器演奏,從視覺和聽覺上享受舞蹈的獨特美,這種美是微妙的、直觀的、形象的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讓人驚嘆不絕的。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的,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舞蹈的歷史也是這樣的。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用“手子舞之,足之蹈之”來表達他們最激動的思想感情;現在社會中,沒有一項重大的活動離開了舞蹈。舞蹈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具特色,但我喜歡樂舞,它往往千姿百態,色彩斑斕。在中國的優秀舞蹈中,我喜歡敦煌舞,喜歡《飛天》。 兒時讀過一篇課文,講的是敦煌莫高窟內如仙如夢的飛天神女讓所有見到的人都為之沉醉的美。從此我對這神秘的地方擁有強烈,對敦煌文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敦煌的洞窟上,有許多壁畫,它們記錄了中國古典舞的動態、神韻,揭開了人們對敦煌舞的探究和認識。 博大精深的敦煌藝術在沉睡了數百年之后,于本世紀又開始被人認識和研究,同時也遭到帝國主義者的破壞和掠奪。從舞蹈藝術的角度學習它、開發它并把它搬上舞臺,開始于戲曲藝術家梅蘭芳《天女散花》、接著是老一輩舞蹈家戴愛蓮《飛天》,然后是甘肅省的舞蹈家們《絲路花雨》,于20世紀70年代末,別具一格的敦煌舞蹈,終于撣去身上的塵土,展開彩色的羽衣,飛出千佛洞,飛進北京城,飛向全世界! 飛天是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是不朽的藝術品。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征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彩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最近我正在觀看《功夫之王》這部電視劇,里面也講述了一種從敦煌洞窟壁畫上演變而來,快要絕傳的武功――敦煌拳。我認為它很美,它不是一種武功,更像是一種舞蹈,那舞肢優美、剛勁、千變萬化,有飛天的氣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文教授為了弘揚敦煌文化,讓更多國人了解敦煌文學,把這種拳法拍成了電影,供世人觀賞和學習探究。文教授這種形象正是代表那些我國正在關注敦煌文化的代表,他們征用自己的行動來傳揚那民族藝術的瑰寶,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看完《大夢敦煌》這部古典舞劇,我產生了無限思考。敦煌,那是用無數人巨大的才華和神圣的生命換來的國之瑰寶、國之奇葩呀!千年之后的我們看到的就只剩下一點皮毛了,我們如何對得起死去的先輩?在深深地指責那個王老道后,我想到了更多的東西。這不是他一個人的錯。這是當時整個社會的錯。在一個思想落后的社會中,在一個經濟落后的國家里,他的國民身、心都要遭受侵略者無情地荼毒。 對于那已失落的文化,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無能為力。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永遠不能忘卻!21世紀是個知識的時代,是個人才的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幸運的是我們避免了戰爭的禍患和愚蠢的無知,不幸的是我們無法看到曾經瑰麗的美侖美換的歷史文明。但是,我們依舊應該行動起來。存留的圣物需要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去保護,不僅是敦煌,還有甲古文,有端午節,有傳統中國醫學……這些是我們的根,不能失去??!難道真要將來跑到韓國吃粽子,留學日本學中醫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