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在2003-2004年度國家舞臺藝術十大精品工程的評選中,《大夢敦煌》以位居第一的票數成功入選。蘭州歌舞劇院院長蘇孝林談起這臺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舞劇的創作時則透露說,當初劇院也曾經面臨著資金、人才的雙重高風險。 蘇孝林介紹說,由于創作上的精益求精,《大夢敦煌》最終的創作成本高達600萬元,這對一個市級小團來講,簡直就是個天文數字。在最后籌集到的資金中,有甘肅省、蘭州市政府的撥款;有甘肅省文化廳、蘭州市文化出版局的多方籌資;有企業贊助;另外還有一部分是借貸而來的,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除了資金,當時的蘭州歌舞劇院還面臨著嚴重的人才困境。蘇孝林說,當初開始醞釀創作《大夢敦煌》的時候,劇院也正是人才青黃不接的時候,許多老演員已經退下舞臺,年輕演員除了繼續深造的、“孔雀東南飛”的,也已經所剩無幾。當時舞蹈團老老少少只有20幾名演員,新招進來的一批學員則是剛剛一年級,整個兒一批“生瓜蛋子”。外界許多人根本不相信蘭州歌舞劇院能排舞劇。 蘭州市副市長馬琦明曾在《大夢敦煌》創作初期對主創人員說:“蘭州市并不富裕,許多企業都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很多下崗工人生活都很困難,而我們卻拿出了100多萬元,投入你們這八字還不見一撇的舞劇,這其中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但是我們對你們有信心,因為我們看到了你們在藝術創作中的頑強與堅韌。優秀的藝術精品不僅屬于一座城市,還是全民族的共同財富……” 高風險也帶來了高收益,蘇孝林說,《大夢敦煌》自2000年4月首演至今,其經濟收入近2000萬元,不但已經清償了所有債務,還保證了能夠每月給劇院員工發放足額工資,同時維持著劇院一切必要的行政業務經費開支。時至今日,《大夢敦煌》已經從“負債經營”步入“小有贏利”的軌道,并且前景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