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維吾爾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全疆維吾爾族民間舞蹈中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 要介紹哈密維吾爾族民間舞蹈,首先要介紹流行于廣大農牧區維吾爾族群眾中的“麥西來甫”文娛形式,這種形式是維吾爾族一種文化娛樂活動中的惟一組織形式。麥西來甫,維吾爾語,意為文娛晚會。在這個晚上可唱、可跳、可以進行詩歌朗誦、對詩、對畢依提(一種雙行詩)、猜迷、說笑話等,千百年來,哈密維吾爾族就是在這種特有的麥西來甫晚會上傳唱表演各種民間藝術,使其得以傳承流行。流行于哈密市、伊吾縣的麥西來甫有柯克麥西來甫、米麗斯麥西來甫、卡爾麥西來甫、春天麥西來甫和巴拉瓦提交麥西來甫(桑葚麥西來甫)等。 現在主要介紹柯克麥西來甫、米麗斯麥西來甫和卡爾麥西來甫晚會: 一、克麥西來甫 柯克麥西來甫又稱瑪依薩麥西來甫,俗稱為青苗麥西來甫。柯克,意為青藍色。瑪依薩,意為青苗,實則都是青苗的意思。秋收結束了,嚴冬來臨,生活在廣大農村或半農半牧地區的維吾爾族群眾,經常常舉辦柯克麥西來甫。開始是由最先發起者,將一些麥種分種在兩只花瓷碗里(或葫蘆里),待長出幼苗準備邀請親朋參加柯克麥西來甫時,用一棍紅綢條輕輕地束住青苗,用紅紙剪一對公雞、母雞面對面地插在麥苗中間,用苞米花去掉苞米皮插在野刺上,圍在麥苗周圍,象征白雪皚皚。將麥苗盤放在一個大盤中間,周圍擺上葡萄干、杏干等9個干果盤,整個盤子用薄綢頭巾罩住。一切準備就緒后,便邀請本村及附近的親朋好友參加柯克麥西來甫。麥西來甫的東道主一般來說要宰羊待客,也可以量力而為地為客人準備飯食。在哈密的天山、西山等地的偏僻山區的柯克麥西來甫上;有時還用葫蘆盛酒供客人飲用,甚至長者也不例外。 夜幕降臨,男女青年、老人小孩,穿著新衣服,紛紛來到主人家,開始時,由民間藝人手持哈密艾介克奏起木卡姆序曲(散板序曲),由2―3人合唱散板序曲1―2段后,手鼓開始有節奏地打起來,笛子、哈密熱瓦甫等樂器響起,參加者齊聲高唱哈密木卡姆中的歌曲,此時主人起立手托盛有青苗及干果的托盤,邊舞邊唱。 東道主唱完之后,將托盤雙手敬給選中的人,他就變成了下次辦柯克麥西來甫的東道主了。接盤者躬身行禮,大家高喊“巴力卡拉”表示謝謝,然后東道主和接盤者再次向大家撫胸施禮,邀請大家跳舞;圓圈里同時出現4位(或2位)舞者,各自手持手絹花點請被邀請的人(一般是男請女,或女請男),當被邀請者起身跳起來后,鼓聲、樂聲便格外響亮,助興者不時高呼“卡依納”(加油的意思)”。這時舞者越來越多,自由地形成了一組組、一對對,戀人們互表愛慕之情,摯友們暢敘往日友誼,積怨者重歸于好,誤解者重結友誼,歡聲笑語、熱烈歡騰的氣氛一直延續至半夜,最后跳起詼諧風趣的“那孜爾庫姆”舞蹈。 柯克麥西來甫上的舞蹈動作具有獨特的哈密地方風格,節奏緩慢、步伐穩重、腳步動作多見于踏步。最常見的步伐是走兩步,起步腳踮兩次腳,節奏加快時,走四步,起步腳第五步踮地,同時身體微微顛動。 哈密柯克麥西來甫就這樣一戶戶傳遞舉行下去,一直到春播前,最后一戶東道主將青苗獻給明年冬天的第一位東道主。 哈密柯克麥西來甫體現了當地的生活習俗及風土人情,作為哈密市、伊吾縣農村的一種習俗,散發著濃郁的東疆維吾爾族的鄉土氣息。 二、米麗斯麥西來甫 在婚禮、孩子出生、滿月、割禮等喜慶活動迎接貴賓時,也要舉行麥西來甫,通稱為“米麗斯麥西來甫”。晚會開始時,由樂器開始,一人手持鮮花或手絹花,邀請一人上場,互相行鞠躬禮,互相交換位置三次后,一人將手中花交給另一人而下場。后一個繼續邀請一人,方法同前,如被邀人不答應而起步跳舞,另一人便隨之而跳,舞時時間可長可短,停止后,復行禮三次,前者退下,后者繼續邀請。直到最后階段,持花者不只請一人,而是在場人員都請,大家都起身,舞蹈進入高潮,鼓手改變打法,變成一手持鼓,另一手全手掌猛擊鼓面中部,發出震耳的聲音,男女舞者越跳越快,歌者此時大聲吼叫歌唱,全場情緒達到了狂歡的地步。 三、卡爾麥西來甫 每年冬季來臨,第一場瑞雪下過后,要舉行卡爾麥西來甫活動。卡爾,維吾爾語,意為瑞雪。活動舉行以前,有一位熱情湊趣的人,將一塊噶拉哈爾(羊前腿小關節骨)悄悄放在他所到的人家中任何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若要被主人發現,當場抓住,則湊趣者必須自己舉辦麥西來甫。若主人未發現,湊趣者出門后,便大聲呼喊,主人必須舉辦晚會。 此外,還有新春麥西來甫、巴拉瓦提麥西來甫(即桑葚麥西來甫)等。 舉行各種麥西來甫時,在進行過程中,還表演各種民間舞蹈,有反映生產勞動的勞動舞,如春耕播種舞、除草、澆水、收割舞等等;有執具舞,如黑燈舞。原是一人表演,舞者頭上頂一小碟,里面放清油,碟子的周圍點燃九根燈芯,在樂器伴奏下起舞,這個舞蹈原來是在王府里表演的宮廷舞蹈,后來流入民間。關于燈舞的來歷還有兩個傳說:一是傳說古時候,維吾爾人曾經有九個強大的可汗,譽滿四方,威望普天。為了紀念這九位可汗,維吾爾人創作了九芯“燈舞”,一根燈芯代表一個可汗;二是傳說真主創建伊斯蘭教時,曾向人間下派九位圣人。這九位圣人在圣戰中全部犧牲,人們為了紀念這九位圣人,特地創作九芯“燈舞”,超度這九位圣人亡靈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