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能否進行舞蹈創作呢?從出生之時起,幼兒一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自發、本能地“創作舞蹈”,長大之后,他們可以模仿電視里的阿姨跳自創的芭蕾舞,可以根據音樂的風格、節奏自由自在的舞蹈。這些事實都證明:幼兒是具有舞蹈創作的能力的。而我們對幼兒舞蹈創作的目標不應定為一定要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優美的舞蹈,只是通過舞蹈創編活動培養幼兒借助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同時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想象力,培養和塑造人的個性,才能和創造性,陶冶幼兒性格和品德。 引導幼兒進行舞蹈創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需要幼兒在具備一定舞蹈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 一、 引導幼兒觀察身邊美好的事物,積累創造素材。 觀察是創造的基礎。身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我們引導幼兒觀察的對象。我認為,讓幼兒觀察可以作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試著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它們,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掌握觀察的方法,把觀察的重點放在觀察形態、動態、神態上。以前我們做各種動物律動往往采用一種固定的動作,如小貓捋胡子,小狗耷拉大耳朵等。其實,通過觀察你會發現,一種動物除了有平量被大家都注意到的特點外,往往還會有別的人們忽視的顯著特點。如小兔律動,大家多以雙手豎耳朵、蹦跳來表現。全班三十多只長耳朵兔一起跳來跳去,雖然動作對了,形象也表現出來了,但缺少孩子對事物的感受和體驗。于是我就在幼兒自編小兔律動膠引導他們觀察小兔子的三態。形態:長耳朵,短尾巴,前肢短,后肢長;動態: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偶爾還會站起業;神態:東張西望、機警、靈敏。觀察后再進行律動創編時,幼兒就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理解,把兔子的不同特點揉合到自己的即興表演中。有的幼兒雙手立于頭上做長耳朵的動作,有的幼兒雙手交疊于臀部做短尾巴的動作,還有的幼兒上屈肘在胸前做兔子站立狀,眼睛還機警地左右看,生動可愛,活靈活現。 二、 提供充分的表現機會,幼兒體驗創造的快樂。 創造力要借助于充分的表演來表現。因此,除了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提供大量的表演機會外,我還在走廊里創設了音樂角,投放了手巾花、腰鼓、小樂器等。供幼兒自由選擇。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即興表演,或三五成群地創編新的舞蹈,在慶"六一"、新年聯歡會、對外觀摩時,我都積極為孩子們爭取更多感受成功、表現自我的機會。通過演出,幼兒對舞蹈的興趣更濃了,表現力與創造力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三、 循序漸進,培養幼兒初步的藝術創造力 我為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擇了不同的內容,尤其在培養幼兒即興舞蹈表現和創編能力上特別注意了由易到難。小班多選擇音樂形象突出、易于表現、特點鮮明的律動,讓幼兒聽著歡快有趣的音樂進行即興表演,如大象、小兔、小鴨、小鳥等。中班是請幼兒創編歌表演,幼兒要以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創編動作,如《郊游》、《捕魚歌》等。在歌曲的選擇上要注意內容具體、敘事清楚、不可太長,這樣才能起到啟發幼兒想象,幫助幼兒實現再創編的作用。到了大班,可以選擇一些無歌詞音樂,請幼兒進行創編活動。幼兒在已有舞蹈基礎的前提下,可以根據音形象、節奏、速度、情緒,創編出不同風橋的舞蹈,如《白雪公主》、《恰恰恰》等。老師指導時要注意目的明確,要求單一,因為幼兒創編作品中,會存在著一些動作節奏與音樂配合不當、音樂形象掌握不準、動作運用不適宜等問題。,每次只針對幼兒創編的一個具體問題進行剖析,并以建議的形式,提出改進意見,才能即不挫傷幼兒的創編積極性,又能使幼兒有真正的收獲。 四、 尊重首創,使幼兒成為主動發展的人。 大家都知道,舞蹈創作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尤其是創編出與眾不同的動作那就更難了。試想,如果某個小朋友千方百計地設計了一個新動作,被別人模仿去了,而他沒有得到肯定和表揚,那么,久而久之,他是不是也就有動腦筋創新了呢?因此,教師要像尊重專利技術一樣,重視幼兒的首創。在每次創編活動總結時,我都對幼兒的首創動作加以肯定、表揚。這樣,不但能增強幼兒的自信心,讓幼兒樂于創新,敢于創新,而且還能豐富其他幼兒的想象,讓每個幼兒都產生創作出與眾不同動作的欲望。 五、 讓幼兒多接觸音樂,讓音樂激發幼兒創作興趣。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積極探索并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孩子們非常喜歡音樂,音樂能帶給他們的愉快、美好情感體驗。恰當地,不斷地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刺激,能夠激發起幼兒的舞蹈熱情,他們就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舞蹈創作表演。他們會不自覺得在音樂聲中全身心投入地進行舞蹈創作表演。久而久之,隨著音樂,他們能夠大膽的表現自我,并逐漸培養出喜歡參與舞蹈創作活動興趣。舞蹈天賦、創作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我們實施的具體方法是: (1) 將音樂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來園時,教室里播放一些輕聲悅耳世界名曲,使幼兒一入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音樂藝術環境,午睡、午餐彈奏一些合適的鋼琴曲,陶冶幼兒情操,加深幼兒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拉近音樂與幼兒的距離,讓音樂走近幼兒的生活,讓音樂激發幼兒的舞蹈創作興趣。 (2)為幼兒創設在音樂中表演的環境 。 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立小舞臺,其中放置不同的頭飾、彩帶、扇子,適合年齡特點的節奏樂器。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幼兒體會隨音樂進行舞蹈活動的樂趣,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幼兒喜歡自如的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舞蹈的動作語匯反映音樂的情緒。如:歡快的音樂,幼兒會自如的運用各種小動物歡蹦亂跳的動作表現。優美的音樂,他們會自然的用婀娜多姿的花、草、樹木來表現。讓他們充分體會舞蹈活動的樂趣,進一步激發幼兒舞蹈創作的興趣。 六、豐富幼兒的情感,讓情感促發幼兒創作激情。 情感是舞蹈創作的催化劑,美學家施東昌說過: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征的。藝術對人的培養是從怡情養性著手的,它要求以情動人,使人產生情緒體驗煥發高尚情感的激蕩,思維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因此,在舞蹈創作活動中我們首先抓住情字。 (1)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 。在舞蹈創作中,教師的真情實感能夠強烈的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首先教師應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促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其次,教師在引導幼兒創作的過程中,要用充滿激情的眼神、動作、表情去強烈的感染幼兒。如:在創編舞蹈《泥娃娃》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滑稽的舞步、調皮的眼神、淘氣的哭鬧都要表現的惟妙惟肖,讓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到自己來到了一群泥娃娃中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頑皮的泥娃娃,泥娃娃的動作、表情也就自然而然的醞釀、表現出來了。 (2)讓幼兒學會理解、表達情感。我在平時的舞蹈創作教學中,對每一首給幼兒進行創編舞蹈的歌曲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讓幼兒領會每一首歌曲中,該表達的情感內容。要求幼兒在舞蹈創作中要溶入這些情感。例如,我在創編《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的舞蹈時,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媽媽的溫柔,和藹可親,和孩子對媽媽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從媽媽的眼神中、通過孩子對媽媽的動作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幾種情感的表達,我要求幼兒在演唱歌曲時先用眼神、表情去表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再進行想象和創編。這樣不僅讓幼兒體會到歌曲的感染力,而且讓他們更能領會到此曲給他們的情感。幼兒有了這樣情感的體驗,創編出的舞蹈才更具有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