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 自治區文化廳宣布,要將2007年打造成“新疆舞蹈年”。 具體來說就是要舉辦一系列的活動,比如新疆舞蹈大賽,這個比賽會是新疆歷史上真正的一次“舞林盛會”,專業和業余選手同臺競技;將首次舉辦國際性舞蹈賽事――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舞蹈節;大型歌舞晚會《灑滿陽光的新疆》等將參加“中國第八屆藝術節”;新疆還將推出一批舞蹈精品,去角逐全國第七屆專業舞蹈比賽。 新疆是聲名遠揚的“歌舞之鄉”,新疆的民間舞蹈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隋書》、《唐書》等,都對當時的龜茲樂舞做了記載。邊塞詩人岑參在詩歌中形象地寫出了古回紇舞的風姿。白居易的《胡旋女》詩:“胡旋女,胡旋女,心應弦,手應鼓,統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搖轉蓬舞。”表現的也是西域舞蹈的熱烈奔放、別具一格的魅力。林則徐發配西域時,也記下了對邊城歌舞的印象:“城角高臺廣張樂,律譜夷則少宮商,葦笳八孔胡琴四,節拍都隨擊鼓鏜。” 新疆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區域,是亞歐大陸的中心,絲綢之路的樞紐,歷史文化和文明傳播的前沿,是中原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伊斯蘭文化這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得新疆民間舞蹈也與眾不同,維吾爾族的賽乃姆、蒙古族的沙吾爾登、塔吉克族的鷹舞、錫伯族的貝倫舞等,都各有特色,顯示出新疆民間舞蹈博大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新疆各民族的民間舞蹈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流傳至今,上世紀40年代,蜚聲藝壇的新疆舞蹈家康巴爾汗等讓世人為新疆舞蹈而叫絕,新疆歌舞團帶著一臺臺極具視覺沖擊力和心靈震撼力的舞蹈走出新疆,到了內地乃至國外,讓外界不斷發出驚嘆聲。 和其他藝術形式不同,舞蹈的傳播靠的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情感的人體本身,通過人體來創造美、展示美,所以新疆舞蹈必須靠各族舞者一代代傳承下去。 對待新疆舞蹈的態度應該是先挖掘、吸收、傳承,而后再發展和創新。我們要在傳統的基礎上先深入挖掘,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了太多有價值的東西,隨著后來者思想認識的加深,審美眼光的提升,一定會發現更多有價值的東西。在將要舉辦的舞蹈大賽上,不問“出身”,專業和業余的同時亮相,既應該是對所有舞者的一個肯定,又會讓更多的民間舞者走到臺前,大賽會掀起新疆越來越濃的舞蹈氛圍。 扎扎實實地繼承,這是第一步,而后就是要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了。藝術是無止境的,舞蹈藝術要提高,觀念更新很重要,如果就抓住自己祖宗留下來的那點東西不放,不去借鑒和吸收別的國家、別的民族好的元素,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后果可想而知。在首屆絲綢之路國際舞蹈節上,國內外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將來疆獻藝,并開展國際舞蹈高峰論壇,新疆的舞蹈工作者有了一個與國際知名舞蹈家學習交流的好機會。立足民族特色,再去學習別人的先進東西,這才是一個民族的舞蹈藝術不斷前進的方式,“請進來,走出去”是一個民族自信、成熟的表現,不拒絕交流和切磋的機會,有著開放的良好心態,懂得學習、借鑒,但同時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并不斷完善它,這樣才會有進步和發展。 “新疆舞蹈年”的概念提得不錯,它把散落的、常態化的新疆舞蹈聚攏到了一起,起的是一種粘和劑和催化劑的作用,隨處可見的新疆舞蹈需要一種濃烈的、集中的表現時間和表現形式,用一年作時間跨度,用比賽、論壇作載體,可以想見,今年,新疆舞蹈會以怎樣的精彩征服我們!而精彩的背后會是新疆舞蹈的步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