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舞蹈融于為運動員加油助威的方式起源于100年前的美國,20世紀80年代演變成競技項目,運動員們在場內比賽,啦啦隊們在場外較量,配角變成了主角,很快風靡美國。日本緊隨其后,20世紀80年代后期成立日本啦啦操協會,將動作規范化組織化,并作為一種新型體育活動推廣。 拉拉隊在日本怎么變成了“苦行”?日本拉拉隊是怎么煉成的,隊員們為什么愿意如此玩命?記者采訪了神戶大學應援團總部。 習慣把事情細分化規則化的日本人,把加油也當作獨立事業去做。神戶大學應援團的團長———四年級學生福本告訴記者,在日本高中、大學里,拉拉隊俱樂部和棒球等俱樂部是并列的,不是其他俱樂部的附屬。 拉拉隊一舉手一投足,每一個動作,每一次發聲都有規定,不能亂來;加油助威的手勢和動作、口號、聲援歌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每個大學的鼓勁方式都有自己的特色,像東京農業大學跳的是“蘿卜舞”,手執大蘿卜聲援;東北大學跳“木屐舞”;日本體育大學則是光膀子光腳狂叫。 加油助威的手勢和動作、口號、聲援歌,隊員們必須經過嚴格勤奮的訓練才能掌握。副團長荻原七惠笑著說,不吃苦是練不下來的。一周練習兩個半天,兩個整天,剛開始嗓子都喊啞了,后來從前輩那里學到了腹式發聲法才改善。跳操也是跳一會就渾身酸疼,回到家老想哭,只有靠毅力撐下去。跑步、俯臥撐……樣樣都需要體力,潤喉糖、止痛藥膏和肌肉疲勞緩解噴劑是新人必備的。 花枝招展的拉拉隊女郎也是日本拉拉隊的一部分,比賽過程中女生們又喊又跳,時不時演出疊羅漢等驚險技藝,盡管累得氣喘吁吁,還不忘保持甜蜜快樂的微笑。 一群穿著黑色長禮服、別著袖章、手執小喇叭、對著觀眾打著各種手勢的男生,時而高聲吶喊,時而引吭高歌,有時嘴里“哦哈”有聲,同時手足并用做出類似空手道的武術動作。 他們汗流浹背,表情嚴肅,甚至痛苦,這是記者最近在日本神戶大學的一場橄欖球比賽現場看到的拉拉隊加油助威的場面。這和活潑漂亮的拉拉隊女郎穿著超短裙,手拿彩色花球,載歌載舞的助威加油方式大相徑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