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內容:提起竹板所有人都不陌生,可是拿著竹板邊打邊跳舞的“竹板舞”卻鮮少為人所知。大港區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竹板舞”是人們對這個舞蹈的俗稱,它的專業名稱是“花板落子”,是一個有聲舞蹈。 人民網·天津視窗8月4日電:提起竹板所有人都不陌生,可是拿著竹板邊打邊跳舞的“竹板舞”卻鮮少為人所知。不久前,大港區的舞蹈專家通過走訪挖掘,終于使這種已經幾近失傳的古老民間舞蹈——“竹板舞”再次登上了舞臺。 大港區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竹板舞”是人們對這個舞蹈的俗稱,它的專業名稱是“花板落子”,是一個有聲舞蹈。現在我們看到一般的舞蹈都是無聲舞蹈,靠音樂烘托氣氛,而“花板落子”除了音樂以外還多了一個有聲道具——竹板。演員在舞臺上,手拿一幅竹板,右手一個大板,左手一個碎板,邊打竹板邊舞動身姿,竹板聲、音樂聲與形體默契配合,融為一體。“落子”最早興盛于唐朝,清代乾隆年間曾經再度興盛,成為河北、山東一帶百姓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上世紀初,由于戰亂等原因“竹板舞”逐漸銷聲匿跡,幾近失傳。 大港區研究民間文化和舞蹈的專家對這個舞蹈的發掘整理始于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大港區太平鎮太平村的一次文藝活動中,有一個節目叫“落子”,表演者有男有女,圍成一個圓圈,每人拿著一幅竹板,跟著舞蹈的節奏啪啪作響,使現場氣氛熱烈而火爆。這一場面使在場的專家驚喜不已。演出結束后,他們到村里走訪老藝人,了解到“落子”在民間流傳的歷史。此后,有關專家還專門安排人員遠赴河北滄州等地尋訪考察,向民間老藝人請教落子最原始的表演,開始著手對“落子”這個民間藝術瑰寶的挖掘整理。經過各方努力,目前,大港區已經成立了“花板落子”的表演團體,“花板落子”終于又一次登上了舞臺。(劉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