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舞蹈教育是近年來,根據我國少兒素質培養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育機構上推出的一種嶄新教育觀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穩定增長,逐步實現了“農村走向城市,再從城市走向農村”新形勢,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人民都解決了的溫飽問題,農村經濟也迅速的得到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走上小康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必然趨勢。人們生活在物質財富得到一定保障機時,更追求的是自身精神文明的建設。當今社會,普遍家長地認識到:讓孩子從小就在音樂、舞蹈的熏陶中受到美的教育,對開發兒童智力和培養孩子的高尚情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舞蹈教育已成社會各階層關注的問題。 1.新時期教育部頒布的藝術教育政策對少兒舞蹈教育的影響。 少年兒童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少年兒童的教育重要性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國家的繁榮。俗話說“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經濟要想發展,文化藝術教育關鍵。把少年兒童培養一個創新人才是新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教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先導性作用,表現為: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生產力,而今天的生產力更需要明天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為了結合新時代新形勢對人才的要求,提高少年兒童素質教育成為我國創新教育的一個篇章,它以全面提高少年兒童受綜合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旨在對兒童的生活能力、身體素質、邏輯思維、藝術修養、道德情操等等方面進行鍛煉。與其它教育形式相比較,舞蹈教育更作用于推動少兒素質的全面發展。把少年兒童培養成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我國的教育目標,進而國家教育部分別發布了“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新農村少兒舞蹈美育工程是在黨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號召下,為廣大農村少年兒童量身定做的一套以舞蹈素質教育為主要手段的美育工程①”。同時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藝術教育活動,更好地發揮藝術教育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應有的作用,國家還制定了《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規定。關注少年兒童舞蹈教育,早在往年就得到國家的重視。至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并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針以來,我國的少年兒童舞蹈教育事業迅速發展,少兒舞蹈培訓班在全國各地區蓬勃興起。 在這種形勢下,針對少兒生理、心理特征如何進行舞蹈教育,是我國發展少兒舞蹈事業的力量根源,是少兒舞蹈培訓班進行少兒舞蹈教育的理論基礎。近年來,我國各地區都掀起辦少兒舞蹈培訓班的熱潮。有些人,在舉辦舞蹈班的熱潮中渾水摸魚,打著少兒舞蹈培訓班或是中國舞考級班的名號,低薪聘起一些非專業的舞蹈教師來任教。由于該培訓班的教師水平不夠高、經驗不足,導致出現學生厭學、逃學,課堂紀律差等教學問題。不正確的訓練方法導致了很多學員動作不規格,嚴重的還導致了少兒身體健康和成長發育。基于上述一些情況,關注少年兒童主體性特征,建立科學規范符合少年兒童身心特點的舞蹈普及教育,顯的優為重要。 2.3舞蹈教育有利于促進少兒創新思維的發展 少兒思維受外界事物的作用下,主要的特點體現在模仿思維和形象思維兩方面。要想使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舞蹈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徑。舞蹈教育本質是肢體語言藝術,而動作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孩子們只有在舞蹈動作模仿教學上,通過自身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才能體會這些動作的內涵。證明了,肢體語言不僅能激發、啟迪孩子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還能開拓創造性的思路。比如:給出一段音樂或無主題內容,兒童自由暢想,吸取大量、廣泛的生活信息,進行對某種外界事物形象提煉,在描繪的過程中隨形發揮,自由組合。開拓少兒的創新思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少年兒童進行舞蹈教育,是社會新形勢的必然要求。培養少兒舞蹈興趣,首先為少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條件。其次豐富少兒的想象、聯想、思維和提高創造性。最后在少兒的形體、行為、舉止、性情等方面得到良好規范。因此舞蹈在幼兒教育中是促進少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手段。 3.少兒舞蹈教育具有特殊性 少年兒童舞蹈教育與其他年齡段的舞蹈教育相比,在教學上更加要求科學性。根據人的不同年齡段的生理與心理特征,如圖1來看。少年兒童教育正處于學前階段。而舞蹈教育對人類的年齡期的劃分,又可分為三個階段.如表2 身心發展時期 年齡 教育階段 學前期 3-6、7歲 幼兒教育階段 童年期 6、7-11、13歲 小學階段 少年期 11、12-14、15歲 初中階段 青年期 青年初期 14、15-17、18歲 高中階段 青年中、后期 17、18-28歲 大學階段 ↓舞蹈教育對年齡期的劃分↓ 舞蹈教育階段 年齡 普通教育階段 初等階段(學前階段) 6-11、12歲 小學 中學階段 11、12-16、17歲 小學、初中、高中 高等階段 17、18-28歲 大學 (注:呂藝生著的《舞蹈教育學》 64頁) 以上圖示。“少年兒童舞蹈教育正處于舞蹈教育階段中的初等階段,任何一個人,都具有兩種屬性,一是自然屬性,一是社會屬性.這兩個屬性造成了人的生理、心理特征。④”根據生理學、心理學的原理,對此階段學生進行舞蹈教育,不同于其他階段的舞蹈教育,比如:從生理學上講,少兒的骨骼組織含水成分多,鈣和鹽磷成分小。骨的密質比較薄,骨骼柔軟,整個骨化過程尚未完成。此時對舞蹈訓練來說,是練軟度的最佳時期,所以在舞蹈教學中一般都將軟開度訓練作為此時期的重點;此年齡段的少兒興奮性較高,活動愿望強烈,喜歡蹦跳活動,是練習技術技巧最有效的時期。但缺乏持久性的耐力,課堂上時間一長,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學上在掌握“童心”“意趣”的特點的同時更要求科學性與規范性;由于少兒的骨骼硬度小,韌性大,容易彎曲變形,容易發生損傷,教學中要謹慎行事,嚴防摔傷。因此,對少年兒童進行舞蹈教育時必須根據該年齡段的生理、心理特征,以促進少兒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圍繞少兒的主體性原則進行因材施教。 4.圍繞少兒主體性原則展開少兒舞蹈教育 所謂少兒主體性原則,就是以少兒為教育對象。根據少兒獨特的生理條件及心理特征,在充分發揮舞蹈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以全面促進少兒身心健康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同時圍繞少兒主體性原則進行舞蹈教學。在少兒舞蹈教育中始終堅持少兒主體性原則,是搞好少兒舞蹈教育的關鍵。 在少兒舞蹈中教與學的關系,辯證唯物主義認為。教與學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整體,教師的教是在學生的學的基礎上開展的,而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教的前提下進行的。兩者關系為雙方互為前提,互為依存、相互促進。在教與學的雙方矛盾中,學生的特殊性起決定性的作用。就是要求在少兒舞蹈教學中,以少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根本出發點,針對少兒主體性原則進行舞蹈教育。由于少年兒童學習生活上獨立意識較差、自控能力較弱、認識能力較低、生活經驗較少、知識水平有限。教師的引導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針對少兒主體原則如何進行行之有效的少兒舞蹈教學呢? 4.1針對少兒主體原則,少兒舞蹈教育方法應講究科學性、規范性、賞識性 4.1.1科學性 教育是一門系統的科學性極強的學科,舞蹈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同樣要遵守教育中客觀規律,任何藝術教育都不能操之過急,沒有系統的科學性的教學,就不會出現顯著的成績。少兒舞蹈教學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科學性教育,是我國發展少兒舞蹈教育事業的基本要求,是促進少兒身心健康成長必然要求。在少兒主體原則作用下如何行使科學實性的少兒舞蹈教育,得從三個基本原則抓起。 4.1.1.1 循規蹈矩、循序漸進原則 在舞蹈訓練中,比如進行舞蹈技術技巧訓練。應該按照舞蹈技術技巧不同要求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漸進行的一種科學性訓練。其中合理的安排訓練中運動量時間,也要具有科學性調配。如讓少兒連續做三四十分鐘的把桿壓腿或前搶臉,這樣的課堂時間安排是不符合兒童能力接受范圍的。在教學過程中應從少年兒童的身心特點及運動規律出發,科學系統地安排訓練內容。不管是一個學期的學習還是一堂課的教學都應遵循教學循序漸進的原則。 4.1.1.2具體面對、區別對待原則 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根據少兒孩子的年齡、性別、身體條件及能力基礎等不同情況,及少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少兒實際動作發展和接受水平等不同特點。要求在舞蹈教學中科學性面對少兒舞蹈的生理性和生活性。比如,在舞蹈訓練時,對多數意志力較強且好學的孩子們應該在舞蹈動作進一步和要求,而對少數還處于害羞、嬌氣的孩子應該采用多鼓勁的方法。以此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4.1.1.3 銜接性、持續性原則 在舞蹈教學內容中,一定的連續性與合理的銜接性的教學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練習軟功與練習技能技巧,由于骨骼較軟,軟功可以設在每次課內進行練習。而技能技巧練習則不然,少兒正在處于發育時期,過度的練習,可能影響孩子身體的正常發育。 4.1.2 規范性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范是任何事業的基礎,更何況是教育人的事業。這就要求在舞蹈教育上具有嚴格的規范性。“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們優如一張白紙,規范性的教育優為重要。規范性的教育不僅能夠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還能規范孩子們對將來學習生活的態度?,F在的少兒舞蹈教育在規范性不僅要在人數、教室設施、教學時間、教學內容上體現外。更應該要求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具有規范性,主要體現在老師講解及示范舞蹈動作時,規范性的要求舞蹈動作的形狀、角度,以及舞蹈動作進行的線、力度和舞蹈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方法。 4.1.3 賞識性 從心理特征分析,此階段孩子們身心成長相對不夠穩定,心情較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響。因此在進行少兒舞蹈教育應該堅持正面教育引導為主,抓住他們“童心”“意趣”的特點,把鼓勵送給每一個孩子。在教學過程中激勵孩子學習是少兒教育成敗的關鍵。對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點滴,都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一個肯定點頭或一個微笑都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孩子們帶著一種成就感離開課堂,并期待著下一次課堂到來。 4.2 針對少兒主體原則,選擇具有普及性、趣味性、自娛性特點的集體舞蹈供孩子們學習 4.2.1 普及性 即舞蹈動作有基礎性。根據孩子們身體素質特征,少兒在學習舞蹈動作時,身體的平衡感、協調性及控制力都較差。所以,在編排少兒動作時,應選擇一些簡單、生動、明快、又能符合孩子們生理、心理特征等的舞蹈動作供孩子們學習。然而,由于孩子們生活習慣及在課堂訓練的努力不同,使孩子們在體能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有的孩子柔韌性,有的孩子彈跳力好。所以在保持舞蹈動作基礎性的同時,應該培養孩子們各自的長處。比如在編排《動物園》中,彈跳力較好的孩子,適合蹦蹦跳跳小兔子的角色,還有些孩子會些滾翻技能,適合調皮搗蛋猴孩們的角色。根據每個孩子的條件,使每個孩子都能做出符合自己體能特點的舞蹈動作。并在學習集體舞中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2.2趣味性 少兒的創造性是少兒主體性原則的最高表現,創造是人類的本質,而實踐是創造的基礎,這就要求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引導孩子們從模仿動作過渡到創造動作。好奇是兒童的天性,趣味的學習內容能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求知欲望。一個舞蹈能否受孩子們的關注,就得看舞蹈動作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受孩子們所喜歡。孩子們的好動、好奇、好模仿等特點是舞蹈趣味性存在的前提。在編排時,可以利用有趣的,直觀的,形象的教具以及現代化的電教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例如,在學習表演《學做解放軍》時,服裝上選用軍裝軍帽、道具是小軍號,課上學生的情緒高漲,氣氛熱烈。在學習表演《小小魔術師》時,選用了具有少兒心理特色的音樂,穿著小丑角色的服裝,化著可愛又夸張的臉裝。手上還拿著魔術棒。憑著孩子對魔術想象,在還沒學習前,就已經迫不及待了。在少兒舞蹈教學中增強動作的趣味性,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2.3自娛性 根據少兒的生理、心理特征特點,少兒在學習生活習慣方面有著一定的獨立性,少兒獨立性是少兒主體原則的核心特征。體現在老師的引導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這就要求舞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為學生自我活動創造條件,比如給孩子們一個創造性的空間,讓孩子們自己設計適合自己的動作。以一段抒情的音樂,配之命題,告訴孩子們要表現出什么,讓孩子們自編自演,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這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一個發揮自己特長的平臺,增長孩子們的自信心。 5.小結 “童心”“童趣”是每個孩子在生理、心理上本質屬性。其特點主要表現在思想的天真、純潔的心理。他決定了在進行少兒舞蹈教育時,必須時刻關注孩子們的童心世界,以少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做為舞蹈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同時圍繞少兒主體性原則進行舞蹈教學。只有這樣,所謂的少兒舞蹈才能真正被少兒喜歡和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