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一個成功的舞蹈作品必須具有自己的個性, 而舞蹈編導的個性決定著一個舞蹈作品的成功與否。本文結合近年來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作品, 淺談編導個性與作品個性之間的關系, 說明有個性的作品不一定都是成功之作, 但是成功的作品則必定具備它特殊鮮明的個性。 關鍵詞: 編導個性; 作品個性; 舞蹈 中圖分類號: J 7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 - 840X (2008) 02 - 0053 - 02 舞蹈作為一門綜合藝術而存在, 經歷了產生、發展、完善的過程, 它與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繁榮緊緊聯系, 密不可分。我們正處在經濟、文化多元化的時代, 這門藝術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欣欣向榮。這一景象的出現除了舞者的表現外, 更是舞蹈編導辛勤耕耘創作的結果。作為一名舞蹈編導只有在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現技能和舞蹈創作知識后, 才能進行舞蹈的創作工作。也就是說, 一個舞蹈編導不僅要透徹地理解舞蹈藝術的特征, 而且還要準確地把握舞蹈的表現手段、表現手法及表現形式, 要根據舞蹈創作的特殊規律去編 創舞蹈作品, 否則將無從入手, 因為一切藝術創作都沒有現成的“藥方”。要完全解決編導的能力問題, 就需要加強多方面的藝術修養和進行不懈的藝術實踐, 從生活中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因此, 具備超常的思 維能力, 即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靈感思維及觀察能力, 是作為編導缺一不可的, 只有這樣編導的個性才得以彰顯。 一、編導的個性決定作品的個性 舞蹈作品就像人一樣, 有著它特有的、鮮明的個性, 這恰恰是編導個性的反映。其實, 編導的個性與作品的個性是兩個不同的范疇。編導的個性是某編導及其一系列作品中表現出的與他人不同的特點; 而作品的個 性是一個作品與他人作品不同的特點。具體地講, 編導的個性是作品個性的基礎所在,而作品個性又是編導個性的表現。因此, 沒有個性的編導也就沒有了作品的個性, 如果只講共性而忽視了個性, 就不能把舞蹈稱為藝術, 那還談什么作品呢?舞蹈《千手觀音》這一精品眾所周知,它是張繼剛編導的力作, 該作品給人妙曼而又莊嚴、古樸而又典雅、婀娜而又祥和的感覺。它通過復雜多變的舞蹈語匯和肢體語言,把一組組經典優美的造型定格在時間與空間的契合點上, 編導并沒有拘泥于隊形的變化無常, 卻編創出層出不窮的視覺震撼, 而這一切震撼的演繹均處于無聲的境界中。這是編導的大膽和信任以及出奇制勝的意識所帶來的、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這便是編導個性在舞蹈作品個性中顯現的最好范例。 二、作品的個性表現編導的個性 舞蹈作品的個性, 是愉悅、啟迪、審美的依托, 是人類認識能力的深化與創造力的呈現。一個舞蹈作品能夠存活、久演不衰的價值所在, 是與舞蹈作品的個性, 編導的發現、創造密不可分的。沒有新的發現與新的創造就不會形成鮮明的作品個性, 而作品沒有了個性, 就不會給觀賞者新穎的感覺。沒有出新的東西, 也就談不上藝術的創造。也就是說, 藝術貴在創新。舞蹈作品的個性是編導在發現與創造中形成的。如果編導沒有創作的個性, 作品就會黯然失色。然而, 舞蹈編導的個性, 是相對于他人而言的, 這個個性可能會成為某編導一系列作品的共性。他(她) 的某一作品要表現的是什么, 要告訴觀者的是什么, 這是作品的靈魂所在。因 此, 一個編導個性的形成, 可能意味著該編導個性的成熟。如果成熟和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畫上等號, 就意味著該編導將“日薄西山”了。所以, 對一個舞蹈編導來說, 不能為求自己的個性而放棄追求作品的個性, 只 有在不斷地超越自身的過程中, 在不斷地追求作品的個性中, 才能常葆編導的創造活力與藝術青春。 在CCTV “交銀理財杯”第四屆電視舞蹈大賽中, 有一參賽作品《狼圖騰》, 留給我的印象相當深刻。雖然該作品略顯稚嫩,但是該作品是由參演的一名在校大學生創作的, 這已是一種成功。該作品給我的感覺是“新”, 它抓住了狼特有的習慣動作, 通過擬人化的手法, 用夸張、變形的形體語言, 把“野性”十足的狼風格化地表現在觀眾的面前, 它告訴觀者: 團結, 熱愛生活。這便是該作品的新穎之處, 同時我認為也是編導創 作的動機淵源。 三、編導的個性與作品的個性缺一不可 保持創造活力與藝術青春, 賦予舞蹈作品有活力、有靈魂, 讓每件作品具有它的個性。首先編導需要有不斷追求作品個性的理念, 這一點至關重要, 只有樹立這個觀念才能使編導有追求作品個性的內在動力。其次, 編導要深入日新月異的生活, 讓有個性的作品在編導感受新生活的過程中誕生。第三,要廣開視野、廣泛吸收營養, 多向其他姊妹藝術學習和借鑒, 因為新的發現和新的創造都是在繼承、借鑒、超越他人、超越自己的 過程中產生的。同是本屆大賽的參賽作品《大山彝人》,這部作品通過生活化的舞蹈刻畫了彝族小伙淳樸、灑脫的形象。它的表演者就是一名舞蹈編導, 作為一名年輕的舞蹈編導能參加這樣高水平的大賽, 我認為得獎是次要的, 主要的動機和目的應該是去感受、把握時代對舞蹈藝術的要求和脈搏, 以此來推動和提高自己的編導水平和技巧, 把感性的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然后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流水不腐”的做法。作為一名稱職的舞蹈編導需要勇于實踐、敢于實踐、大膽創新, 這樣自己的“才思”就不至于枯竭。 綜上所述, 在追求舞蹈作品個性時, 還應該考慮到舞蹈藝術的基本規律, 考慮到觀眾的審美心理、審美情趣及接受能力, 要符合特定時期、特定區域的實際, 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個性建立在舞蹈藝術與觀眾兩方面的 基礎上, 否則將因失去舞蹈的魅力、失去眾多的觀眾而被拋棄??梢赃@樣說: 有個性的作品不一定都是成功之作, 但是成功的作品則必定具備它特殊鮮明的個性。 作者簡介: 王靜,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創作研究室三級編導。楚雄 67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