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用舞蹈演繹臨盆孕婦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娛樂圖片 昨晚8時,楊麗萍的全新力作《云南的響聲》在藝術劇院實驗劇場隆重首演,楊麗萍一改以往的舞蹈風格,用舞蹈語言將臨盆孕婦的產前行為表現得淋漓盡致,鑼鼓、竹琴以及各式各樣鮮見的樂器,甚至樹葉、竹子、石頭等不像樂器的樂器紛紛上陣,演奏出了那些動人的“云南的響聲”。 不是樂器的樂器 《云南的響聲》有別于《云南映象》,是在藝術層面表現那些最質樸的云南聲音。在《云南的響聲》中,楊麗萍有3段全新的舞蹈呈現。整臺節目由“序胎音”“催生”“太陽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鳥”“最后的馬幫”“喝醉了的鼓”以及“尾聲”8個章節構成。在云南首演后,楊麗萍將率主創團隊赴杭州、上海、北京等地進行全國巡演。 《云南的響聲》的重點場次算是“雀神怪鳥”篇,一共分為6個段落,在這里,平時人們勞作使用的生產工具和生活所用的家具,搬上舞臺就變成了各種樂器。我們從演員手中的樂器聲中聽到蝴蝶折翅、水缸、水罐、沙漏聲、水聲、水煙筒的聲音以及雞叫聲、鈴鐺聲等,這些聲音又構成了不同的交響。 演出中唯一的笑場就要算是“公老虎母老虎”那一場。我們從“老虎總是心太軟,老虎眼皮都成雙。現在這些公老虎,完全是些紙老虎,看淡點,看淡點。”演員們邊唱邊表演,把最原生態的東西與最流行時尚的元素結合了起來。 用舞蹈講述故事 一般情況下,舞蹈是用來刺激視覺,享受舞者的美感的。可是,楊麗萍已經可以用舞蹈來講故事,你可以通過她的舞蹈隨她進入到她的世界,讓你領略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她已經將自己的生活用舞蹈演繹得出神入化。在《云南的響聲》第一幕里就是催生的場景,楊麗萍扮演的孕婦即將分娩,全村的人都來幫忙。在人口死亡率很高的歷史歲月里,女人生孩子的時候,部落里的人要打著鼓,載歌載舞地為女人“催生”。舞蹈中,這個昔日的“孔雀公主”榮升為一個母親,她沿著鼓鋪成的路,走上祭壇,躑躅在陰陽兩界之間。 楊麗萍在《云南的響聲》里面一共有3段舞蹈,這些舞蹈都是有故事的。第一段表現的是生孩子那種撕肝裂肺般的痛楚,正如歌詞:“娘奔死,兒奔生。人生人,嚇死人……”從中就完全可以體會到一個即將為人母的女人幸福與痛苦交織的感情。第二場舞蹈是在“雀神怪鳥”的最后一場,這是回味她童年放牧的。扎著牛角小辮,拿著牛鈴,用形象的舞蹈語言向人們講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最后一場則是“喝醉了的鼓”,我們看到的是全新的用另一種方式帶來原生態生活狀態的楊麗萍。 本報記者 露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