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戎鈺 通訊員 黃影 “中國舞蹈界其實特別熱鬧,人才很多,可惜沒有好作品和平臺。很多人因此失去信心,學6年,跳2年,然后就離開了,特別可惜。”昨日,“舞神”楊麗萍來漢宣傳新作《云南的響聲》,在被問到中國有沒有可能再出現一個楊麗萍時,她說出了自己對中國舞界的擔憂。 一切交給大自然 不同于《云南映象》、《藏迷》,《云南的響聲》是一部完全不靠背景音樂、現場收音的打擊樂舞,演員將用竹子、樹葉等原生態樂器演奏出大自然的聲音。“我記得小時候割麥,聽到蝗蟲從天那邊遮云蔽日地飛來,把麥子全吃了,這次表演中就會有這個情節。還有風吹樹葉、蝴蝶振翅、蜻蜓點水的聲音,演出里都有。”楊麗萍動情地說,“這些大自然的聲音會讓我起雞皮疙瘩。” 創新堪比梅蘭芳 楊麗萍為搶救文化遺產做出的努力有目共睹,《云南的響聲》中出現的道具――巨鼓,也是她耗時9個月收集到的。“這些鼓是把整個樹挖空,雕出來的,現在不可能再有了。”這些鼓的歷史讓楊麗萍動心,“以前婦女生育是很難的事,村里的人為了幫她緩解痛苦,就聚在一起敲鼓,幫她催生。”這些歷史都被楊麗萍改良成《云南的響聲》中的情節。 有記者擔心,《云南的響聲》中的創新會損傷原生態的原汁原味。楊麗萍解釋道:“就好比梅蘭芳,他那個時代的京劇已經非常繁榮了,但他通過改革劇本、唱腔、服裝,讓自己的創作向前走了一步。”楊麗萍還強調,“再創新也要保證以前的那個魂,如果我沒有了這種魂,我就不是這塊水土養出來的人了。” 最愛還是云南 楊麗萍對原生態歌舞的成功包裝,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她說,新疆、內蒙古都有人邀請她去進行類似創作,“但是,我還是對云南最情有獨鐘。” 記者問楊麗萍,一個舞蹈演員能跳到多少歲。她很誠懇地說:“以前我跳的是傳統舞,需要跳很高,轉很多圈,但現在是跟隨內心跳,跳的是味道,不是技巧,算是揚長避短,爭取讓舞臺生涯更長一點。”但楊麗萍也指出,很多舞蹈是20多歲的小姑娘沒法跳的,必須到四五十歲,有了滄桑經歷,才能駕馭。 當記者問中國能否再出現一個楊麗萍時,她未置可否,卻也說出了自己對中國舞界的擔憂:機會太少、平臺太少,人才流失太多,“學6年,跳2年,然后就離開了,特別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