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的大鼓 記者 唐浩 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娛樂圖片 本報訊(記者 夏洪玲 實習生 劉汶昊)明天,楊麗萍所打造的大型衍生態史詩樂舞《云南的響聲》將在人民大廈劇院連演三場,昨日,演出的所有道具已在早上由6輛十六七米的大卡車運抵重慶,這些被楊麗萍稱為“能響的都響了,不能響的也都響了”的樂器到底是哪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呢?本報記者特地提前潛入正在進行緊張裝臺的演出后臺,看到了1556件左右的樂器。 2噸谷子篩出太陽雨 本次“云南的響聲”所展示的是由具有云南本地特色的道具所發出的聲音,而這些道具也是千奇百怪。特別是兩噸谷子:“在劇中演員將會站在5層梯田上,伴著太陽雨用簸箕篩麥子,場面極為宏大。楊老師想表現的是豐收的感覺,但這些谷子,我們買成三四元一斤,開銷不小呢!所以每次在舞臺上使用了,我們都得趕緊用布回收。” 46面老鼓供展覽 本次表演中歷史最悠久的樂器則是一種名為大鼓的樂器,此次共有46面大鼓來到重慶,歷史最悠久的超過了300年,最“年輕”的也有50歲了。“聽說這些老鼓的制作,都有一些傳說,說從前如果用雞蛋來打樹木,雞蛋不會摔壞的話,就證明這顆樹木有靈性,才會用以制作成鼓。”而為了保護這些大鼓,演出時只會使用仿制的大鼓,而這些“老輩子”的大鼓則主要作為展覽之用。 6.5米長笛二人吹奏 據劇組人員透露,有一種長達6.5米的笛子,吹奏時必須由兩名演員,分別在頭部和中間一起吹響。此長笛就此一支,沒有備用,運送時必須用布包上,以防損壞。此外,該劇的不少道具都是楊麗萍在云南邊疆地區采風時所發現的:“這種琴只有一根弦,形似二胡。但是二胡拉起來,中間的骨干是不能動的,但獨弦琴的桿是軟的,能夠擺動。” ■特別提醒 由本報推出的“我心中的楊麗萍”征文活動已于昨日圓滿結束,10位可獲贈演出門票的幸運觀眾名單也出爐,他們分別是:黃秦葦、張勇、唐金明、劉靜、李玲、張立、許佳、王欣、張繼、謝麗。請這十名幸運讀者在今日14:30至17:30到本報518室領取門票各一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