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芭演出劇照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娛樂圖片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芭蕾舞人才的“孔雀東南飛”,到如今“孔雀東北飛”,世界芭蕾人才的“中國東北棲”;從央視電視舞蹈大賽遼寧芭蕾舞團連奪四屆金獎,到遼寧的芭蕾舞在國際上受到熱烈歡迎―― 問起最喜歡的舞蹈種類,著名歌唱家李雙江11月8日在第五屆央視舞蹈大賽頒獎晚會上說,“那還是屬芭蕾舞!”芭蕾,以其高雅的藝術魅力著稱。當日,遼寧芭蕾舞團參賽選手劉茜,以一段《海盜》一舉奪得芭蕾舞組金獎,讓遼芭實現了“四連冠”的輝煌。 “四連冠”何以難得?首先,難在技壓群芳,戰勝了大名鼎鼎的中央芭蕾舞團、北京舞蹈學院、廣州芭蕾舞團、上海芭蕾舞團。其次是難以想像,因為早在十多年前,這幾個院團是籠絡遼芭人才的地方,“孔雀東南飛”現象曾盛極一時,而如今則是“孔雀東北飛”,遼芭成了聚集中國乃至世界芭蕾人才的院團。 遼芭何以成為獲獎搖籃? 人才培養機制 到遼芭采訪多次,明星大腕兒們因長期在世界各地演出,所以很難見到,倒是經常能遇到遼芭芭蕾舞蹈學校的小學員。據遼芭團長王訓益介紹,該學院1994年建立,培養芭蕾舞專業人才,不僅學習芭蕾舞,還有性格舞、雙人舞、歷史生活舞、現代舞、中國民族舞等,大量人才成為舞蹈團的儲備。 王訓益認為,杰出人才與優秀劇目始終是藝術院團騰飛的雙翼。他強調說,當代芭蕾人才應該是復合型人才,不僅能跳好芭蕾舞,對其他舞種以及姊妹藝術都應觸類旁通。很多人只知道呂萌、焦洋、鄭宇等是芭蕾舞界的精英,但是由他們演出的現代舞《超越夢想》同樣讓人拍手叫絕,而正是兼容了多種舞蹈的技巧,才使得這些舞者在芭蕾舞的表演中游刃有余。舞蹈評論家歐建平曾評價遼芭的男子舞蹈完全可以代表中國芭蕾舞的最高水平。 復合型人才還應該具備綜合文化素質與創新能力。遼芭演員在業余時間還經常觀摩國內外著名舞蹈團的演出錄像帶,而對于自己正在排演的舞劇,演員們通常在排練之余都會認真研讀舞劇原著。這樣,演員們才能用心感悟,從而在心中建起一個堅實的舞臺,與真正的舞臺相得益彰。近年來,遼芭在多項國際大型比賽中取得冠軍,呂萌更摘得了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最高獎。遼芭也有了中國芭蕾舞“獲獎搖籃”的美譽。 穿著旗袍跳芭蕾: 將中國元素融入芭蕾藝術 芭蕾藝術雖是“舶來品”,但中國芭蕾藝術的發展開端并不晚,1954年就有了中國的芭蕾作品《紅色娘子軍》。但很多專家表示,那并不是正規的芭蕾。而在此后的幾十年間,眾院團在完成真正芭蕾藝術化、國際化的進程中,忽略了民族的特色,以至于讓觀眾在芭蕾演出中昏昏欲睡。 遼芭用了整整10年的時間完成了芭蕾藝術與中國民族文化的嫁接。于是便有了用一支二胡曲演繹成戲劇芭蕾的作品――《二泉映月》。看《二泉映月》,體會的不僅是文化層面上的中西合璧,更多的是舞劇審美上的變革。那宛如江南山水畫般的布景與舞臺效果,配以演員曼妙的舞姿,足以讓觀眾如醉如癡。除《二泉映月》外,《茉莉花》和《末代皇帝》等均將芭蕾與中國古典舞、民族民間舞相融合,體現一種富于魅力的藝術表達。“穿著旗袍跳芭蕾”――這是中國芭蕾藝術特質的體現。“融入民族舞元素,以及中國民族文化正是對芭蕾舞的創新與發展,今后還應加大力度。”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白淑湘今夏接受本報專訪時如是說。 加強交流讓世界芭蕾人才 “中國東北棲” “沒想到中國的芭蕾也很棒!”這是去年10月一位美國洛杉磯觀眾觀看了遼芭演出后的感慨。去年10月,遼芭演出團赴美國西部地區6座城市進行了9場演出。其中,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二泉映月》、《梁祝》、《夢紅樓》、《茉莉花》等都引起美國觀眾的極大興趣。一位美國老太太在看完演出后,對劇中的紅傘和紙扇道具極感興趣,并請求遼芭負責人回國后給她郵寄。今年2月,一直被譽為“中國芭蕾首次以冷靜的目光面對國內外市場的經典之作”――《末代皇帝》在西班牙馬德里等城市進行10場演出,更獲得了極大贊譽。 截至目前,《二泉映月》已演出了300余場,遼芭的足跡也遍及世界各地。該團也與俄羅斯、法國、德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了藝術合作與交流。 “鳳凰去又還,但見梧桐影。”遼芭的杰出成就令國內甚至世界各地的芭蕾人才青睞遼芭。美籍華人編導郭千平歸來,并為遼芭創作了兩個交響芭蕾作品;葡萄牙籍演員雪兒、日本芭蕾舞演員米卡慕名加盟;畢業于同濟大學芭蕾舞學院的袁森、北京舞蹈學院表演系的黃碧丹義無反顧地來到沈陽。同時,旅居法國的編導郭力、旅居意大利的編導王元和也來沈加盟。 葡萄牙演員雪兒說,遼芭的演員都很優秀,這里的工作環境很好,希望能同遼芭一起成長。日本籍演員米卡的母親是舞蹈教師,對米卡在遼芭學習非常高興,認為她不僅可以學到高超的芭蕾技藝,還可了解豐富的中國文化。王訓益團長認為,外籍演員的加入對遼寧芭蕾舞團來說是一種豐富,是一種交流,同時也說明遼芭正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舞臺。本報主任記者 李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