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舞: 舞蹈樣式之一。意思是獨自一人表演,所以又可稱為“單人舞”。獨舞可以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如男子獨舞《希望》、《海浪》、《殘春》和女子獨舞《雀之靈沙》、《木蘭歸》等。這類獨舞內容完整,獨立成一個作品。獨舞還可以是一部舞劇或一個舞蹈作品中的領舞,如《天鵝湖》中奧吉塔、《絲路花雨》中英娘都有表達自己情感的獨舞。這類獨舞就其內容而言往往只是一個舞蹈或舞劇片斷,在形式上也往往有群舞演員陪襯在后。這類獨舞有時并非獨自一個在舞臺上,而是指某一角色有一段相對完整、不同于其他演員的表演(即用不著動作整齊劃—)。還有一類獨舞是指芭蕾雙人舞“變奏”的一部分,即在雙人合舞之后,有男、女各自獨立表演的舞段。這主要是用來展示演員高超的轉和跳躍技巧的。
三人舞: 舞蹈樣式之一。因作品由三位舞者表演而得名;但非三人表演的舞蹈部可以稱為“三人舞”。如果三位舞者始終以整齊劃一的動態表演,那只是一個小群舞。“三人舞”大部分是具有情節性的小型舞蹈作品,是能夠組成性格沖突的最小舞蹈樣式。如三人舞《金色種子》表現了姐弟倆與破壞生產的壞分子的沖突;三人舞《繩波》則表現了夫妻倆不和而孩子在夾逢中生存的情景。根據性格沖突來設計舞段和舞臺構圖,三人舞的運動方式主要是非對稱的,矛盾的;使之成為一種具有特色的舞蹈樣式。
群舞: 舞蹈樣式之一。一般指3人以上表演的多人舞。從表演的性別上可分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從內容構成上可分為情節性群舞和抒情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舞蹈作品,如《小溪、江河、大海》、《娜琳達》等;這類群舞以抒情性群舞居多,群舞也可以是舞劇中的一個片斷,如《小刀會》中的《弓舞》、《魚美人》中的《珊瑚舞》等。這類群舞服從于舞劇性格的塑造和情節的推進,通常為故事發生的場景描繪和群眾情態表現。群舞的一個重要表演特征是動作整齊、風格一致。
集體舞: 通常指都市廣場,校園、廠區由人民大眾集體表演的舞蹈。區別于鄉村村民年節之際的自娛性、集體性的民俗舞蹈;也區別舞臺上由多人表演的群舞。集體舞作為一種都市的大眾性舞蹈,帶有強烈的自娛性,舞步一般比較簡單,隊形變化也不復雜,是一種比較容易開展的“大家跳”,對于活躍職工、學生、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極為有益,現大多數集體舞的動作,來自我國的民俗舞蹈或西方的舞會舞蹈。
組舞: 舞蹈體裁的一種。通常是將幾個相對獨立、完整的舞蹈作品組合在一起來進行表演。組合在一起的舞蹈,有的是依據共同的主題,如《月芽五更》就是把表現黑土地上人們生息勞作這一主題的五個舞蹈組合在一起,有的是依據共同的形態,如《漢風》便是把再現漢畫像磚舞姿的幾個作品組合在一起;也有的是依據編導或演員自身的創作或表演風格為組合,前者如陳惠芬的《星星河》組舞,后者如《丁潔舞蹈晚會》的五個作品。組舞本身可以獨立表演,也可以成為舞劇中渲染氣氛、推進情勢的一種手段。如舞劇《魚美人》中,其“海底”一幕就用《水草舞》、《珊瑚舞》、《金魚舞》等一組舞蹈來渲染氣氛。
歌舞: 表演藝術的一種體裁。通常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表演者自歌自舞。中國戲曲和許多民間舞蹈就以這種載歌載舞的形式出現。二是舞者占據主要表演場地,歌者在場邊或幕側伴唱。如歌舞《幸福水》就是如此。三是以一歌手為核心,舞者與其一起歌舞,舞蹈處于陪襯地位,這種舞蹈又稱為“舞伴歌”。現在許多流行歌手的表演就是這種形式。
舞蹈合唱: 一種舞蹈表現形式。編舞者注重舞蹈與音樂的對應關系,把整個舞隊視為一支聲部配備齊全的合唱隊,借鑒合唱中齊唱、輪唱及不同聲部混置等唱法,來編排舞蹈空間加以充分的利用,建立了“空間和聲”的觀念,美國現代舞大師肖恩在這方面取得了成就。
活報舞蹈: 舞蹈形式的一種。就其表演性質而言,類似于活報劇;但無臺詞,更強調動作性。活報舞蹈是舞蹈中的“新聞快報”。強調表現事件的即時性,表現內容的真實性以及表現手段的夸張性。大多數活報舞蹈多帶有諷刺性,用極度夸張的動用和神態諷刺其表現對象。
抒情性舞蹈: 直接表現和抒發舞者感情的舞蹈。抒情舞蹈的藝術表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反映生活中感情強烈且單純的時刻,如《豐收歌》、《笑哈哈》等就表現喜慶豐收的抒情性舞蹈。二是通過純粹的舞蹈形式美來對應某種情感的表現,比較典型的有《紅綢舞》和《花鼓舞》,二者分別通過紅綢飛舞的線條和長鼓飛擊的鼓點傳達出喜悅、豪邁的情感。三是通過模擬某種自然物來“緣物寄情”,如《海浪》和《雀之靈》,就是如此。前者通過海浪動態的模擬表現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后者則在模擬孔雀的動態中表現了一種純潔,高尚的情操。一般說來,抒情性舞蹈在表現手法上注重寫意,舞段比較完整和流暢,群舞動作強調整齊劃一。由于抒情性舞蹈的“舞性”較強,以至有“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的說法。
敘事性舞蹈: 亦稱情節性舞蹈。是指通過一定的事件敘述,來刻畫人物性格,揭示性格沖突和發展.從而表現某種主題的舞蹈,與舞劇相比,敘事性舞蹈所敘之事一般比較單純、簡短,人物關系也比較簡明,因而舞蹈本身的構成也比較簡短。由于舞蹈是以動作語言來敘事,所以大多數敘事性舞蹈都依據一定的文學藍本,這樣可以使觀眾更容易理解舞蹈所敘之事。在敘事性舞蹈中,要求舞蹈動作具有鮮明的性格物征,要求舞蹈不游離敘事的需要;必要時可輔以啞劇性動態和伴唱來使舞蹈情節明朗化。敘事性舞蹈與抒情性舞蹈相比,偏重于寫實;由于其內涵比抒情性舞蹈豐富,往往能產生更強烈的社會反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