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鼓是黃豆豆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個情節性的舞蹈,這部作品分為三個單元,即戲鼓,哭鼓,舞鼓。 第一個單元表現一個梨園世家弟子酒醉后想起了伴隨自己多年的寶貝鼓,于百感交集中將其抱于懷。 第二單元,則是酒醉意不醉,于恍惚螨珊中,宣泄酸甜苦澀的境遇。 第三單元,是一種激越的奮起寄情于鼓,燃燒起靈魂之火,以叱咤風云的氣度,將生命鑄就于事業之中。
楊麗萍的月光舞蹈,它是以月光的皎潔與柔美來表現女人的溫柔。表現的就如楊麗萍一直以為的一樣,女人和月光一樣或無形,或有形。她在舞蹈中用抽象和無形的肢體表現了她的感情思想。表達了月光的圣潔,女人的柔美。
就我個人感覺,自己還是喜歡黃豆豆的醉鼓,醉鼓看起來比較富有激情,醉鼓的出場就比較吸引人,他醉態中的貌似出格,卻又非常得體,給人一種一語千金的效果。一個醉意濃重的漢子,沒有從正面出場,而是背到著走來,用臀部闖開家門,跌入室內,摔倒在地。簡潔,干凈而又利索。既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又在人們意料之外。
這位醉漢,是一個技術高強的好手。進入室內便是一連串的掃堂接躺,仰天旋轉,緊接著連續的小翻拉提躍上八仙小桌。至此,他完成了酒后回到家門的過程。醉鼓在表現出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同時,伴隨著一串又一串的技巧性很強的動作,可以說是一些技巧的組合,這樣一個飲酒人醉,身手不凡的民間藝術傳人,讓人們感受到了一個似醉非醉,形醉意不醉的民間藝術大師。他的心緒一直在鼓上,于是在舉足難支的醉態中,尋鼓,找鼓。
在那八仙小桌上,一會兒翻。一會兒轉,一會兒挺立,一會兒伏體,跳躍翻滾交替出現。姿態造型也接連迭起,最后以倒掛金鉤的形態抱起桌子底下的小鼓。這組舞蹈充分展示了主人公與鼓的不解之緣。醉鼓將動作技巧融于舞蹈之中,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它充滿了激情,熱鬧,激烈。不僅表現出主人公對鼓如同生命一樣的珍愛,又表現出了自己與鼓已經溶于一體。
而月光表現得過于柔和,這也許與楊麗萍的生平經歷有關。來自云南的她,雖然在年幼時期一直生活在貧窮與歧視之中,但她一直熱愛著舞蹈,云南的優美環境也早就出了她的獨特氣質。一直以來,人們將這位從深山里走出來的神秘舞蹈家稱之為“巫女”與“舞神”,一位善于用肢體說話的人。來自深山,她宛如一位傳遞著天地自然聲息的神秘使者。一個美麗動人的身影流瀉出絲絲入扣的生命律動。月光如同她的許多其他作品一樣,表演的是特殊的藝術形象,特殊的靈慧氣質。在自然原始的人文風貌里,承育出的藝術瑰寶。但是,喜歡熱鬧的我不太喜歡過于輕柔的月光。而醉鼓得熱烈卻與月光的溫柔相反,也是吸引我的主要原因。
因為喜歡熱鬧所以自己更喜歡醉鼓而不喜歡溫柔的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