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舞蹈鑒賞課的第二周,老師讓我們欣賞了大河之舞。我仍然記得老師開玩笑的對我們說;“當你在欣賞芭蕾的時候,可能會看著看著睡著,但在踢跆舞時候,你就不會,它的節奏使你的精神處于亢奮的狀態。”還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大河之舞時在2008年的春晚,整齊劃一的舞步、宛若天籟的合唱、夢幻般的舞美設計,《大河之舞》的氣勢猶如一股洶涌迷人的“波濤”,為中國觀眾帶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踢踏”風暴。 下面是我對它的一點點體會和感想。開始,燈光一打開,照著一位身著白襯衫的男舞者踩著節拍踏了進來。渾厚的節奏聲從他的鞋底有力地傳出,他的腳步看似輕盈富有彈性,躍動自然,實則落地有聲,且聲音響亮醇厚,如同牛皮鼓上的次次敲擊,沉悶卻不失活躍。他的腳步在飛快地變換著,節奏十分急促,但卻能讓人清晰地聽見每一次踏步,雙腿的交替,猶如鋼琴家在琴鍵上躍動的手指,靈活自如,發出的聲音卻始終不變地有力。而且你感覺他的每一次踢跆總是這么擲地有聲,你自己有點迷失在踢跆舞的旋律中,眼睛不停的看著他的腳步和耳朵聽著歡快的節奏,其他的一切都置身事外,或許這就是踢跆舞的迷人之處。 老師曾經說過現在最好的紀錄是1s40下,剛聽到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后來才知道他們的腳上有兩三個擊點。在后面,幾隊其他的舞者也一起上場了,從階梯上一路踏下,腳步一伸一縮,都配合著音樂與節奏,一踢一踏,相互呼應著動作和節拍。只有急促的踢踏聲占據著聽眾的注意力。時間過去了很久,演員們的臉上絲毫沒有倦意,甚至還一直保持著美麗的微笑,我想這也展示著舞者內心對踢踏舞的熱愛。 也許,團隊精神加上力量感,也是《大河之舞》能夠揚名世界的一個重要因素吧。其中最讓我印象最深的有兩個黑人舞者和三位愛爾蘭踢踏舞的PK,兩個的黑人舞蹈演員用夸張幽默的表演展示了狂放的美式踢踏,而三位愛爾蘭踢踏舞演員則在舞臺上展示著愛爾蘭踢踏,不同的是你可以看到黑人在表演的時候突破傳統,加了更多手的動作,使其更加的現代感。但愛爾蘭舞者展示了踢跆舞的紳士風度,各有優點。在沉寂的舞臺,惟有愛爾蘭風笛的旋律在舞臺上空回旋。婉轉而動人,給表演蒙上了一層擁有愛爾蘭風情的面紗。 或許每一種舞,都有著獨特的風采,都是美的一種傳承,一種展現。而我認為每一位踢踏舞者在用他們的心靈在舞臺上踏出節奏的鼓點,展露他們獨特的風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