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一個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流行面也很廣,并各有特點。傣族舞蹈給人的感覺大多都是柔柔軟軟的,尤其以孔雀為最,而我們一般的人在生活中接觸的最多的也就是孔雀舞,美麗的舞裙,婀娜的身姿,她們模仿孔雀:飛跑下山、漫步森林、飲泉戲水、追逐嬉戲、拖翅、抖翅、展翅、登枝、歇枝、開屏、飛翔……等等。跳出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和富于雕塑性的舞姿造型。柔軟而唯美便是我們對傣族舞蹈的最初映像。究其原因,安詳、舒緩的動律——傣族民間舞蹈安詳、舒緩的動律,來自他們勞動生活的環境,來自他們傳統的審美情趣。來自農耕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他們對自然界充滿親切感,人際之間和諧、融洽。小乘佛教傳入后,宣揚的“唯我獨善”,以佛祖為榜樣的積德行善,多布施以修來世福等思想,和原有的傳統觀念相結合,形成傣族人民平和、善良的性格。自然環境、勞動生活、民族性格、審美心理,融為安詳、舒緩的動律,貫串于舞蹈動律和表演之中。
歷史文化和傳統造就了美麗的傣族舞蹈,原本看楊麗萍的作品認為她是個如水的女人,她的舞跳出了傣族舞的神韻,可當看到《女兒國》這一作品,我震撼了,無論是從配樂還是舞蹈的詮釋都把人帶入另一個意境。《女兒國》中楊麗萍那近乎天籟的聲音:女人不去吃苦麼,日子過不甜呢;天上不有個女人在這麼,天就不會亮了;地下不是有個女人在這麼,地就不長草了;男人不是有個女人陪著麼,男人就要生病了;山里不是有個女人在這麼,山里就不會有人了。嘹亮而清澈的云南音樂作為配樂把我們都帶到原生態的自然中。沙啞的女歌聲響起,《女兒國》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場面仿佛是在水中央的世外桃源,那群熱情如火的少女,那個英雌掌權的另類國度。那里,只有把責任化作了牽掛,才變作了女人。
《女兒國》由楊麗萍編導并主演,她旨在頌揚女性與母愛博大情懷,將深蘊地域文化的古老民謠與出自地域文化的肢體語言交匯,創造出一種奇特的舞蹈樣式。在這一舞蹈中我們看到的楊麗萍不在是那么如水柔弱,舞蹈的動作鏗鏘有力,這讓我們看到了舞者的技術,她跳起這樣需要力量的舞蹈來竟也這樣別有韻味,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不一樣的傣族舞隨著時代的發展,傣族舞也在逐步發展。
其實在CCTV舞蹈大賽上我們就看了三個女生加快傣族舞節奏而展示的新鮮感十足的傣族舞,當時她們的表演博得滿堂彩,在加上《女兒國》中楊麗萍將傳統民樂與力度十足的舞姿結合給人的震撼,我們可以看處,在傳統的傣族舞中加入流行元素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任何事物其存在和發展都有她的規律,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也要不斷發展,才不會被淘汰,為吸引更多的受眾,融入流行元素是一個必然趨勢。但正如楊麗萍所說,“原生態”是最自然、最接近人性的表現形態,它是根據生活、根據人性而來的,它是質樸的。你看我們的服裝都是演員們自己做的,道具也都是真的石頭、真的牛角羊角,我們就是要還原這種真實、這種質樸。我覺得,民族舞蹈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原汁原味。因此在改良與發展中也要適可而止,量變導致質變,改過了度也就失去了其原汁原味,失去了名族舞蹈本身的吸引力。
綜合上述論點,我認為傣族舞甚至于民族舞都應該在保留特色中與時俱進,吸收新鮮元素,這樣才能吸引更多觀眾,得到傳承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