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孔雀,眼神是月光,姿體是水。
朦朦朧朧的晨曦中,一只孔雀,忽而輕梳羽翅,忽而隨風起舞,忽而漫步溪邊,忽而俯首暢飲,忽而佇立,忽而飛旋,這就是舞蹈《雀之靈》 。
《雀之靈》猶如一個藍色的夢境,一個無限純凈的世界,在那個神秘的境地,生命之河在流淌,洗滌和凈化著我們的心靈。
1986年,雀之靈首次演播,直到現在,觀者無不為之而陶醉,每一次觀看,都會被其深邃的詩情畫意所感動。《雀之靈》有著傣族舞蹈的風格,有著其內在的旋律和美感,但卻又超越其外在形態的模仿,將孔雀的形象睢妙睢肖地展現于觀眾眼前,創生出一個精靈般高潔的生命形象。
在動作編排上,楊麗萍充分發揮了其舞者的藝術表現能力,她通過手指、腕、臂、胸、腰等關節的運動,塑造了一個超然、靈動的藝術形象。用其修長、柔韌的臂膀和靈活的手指變幻,把孔雀的昂首引頸的靜態美和細微的動態感表現的栩栩如生,讓觀看者體會到了孔雀生命的活力和其蓬勃向上的精神,讓人感受到生命的閃爍和舞動。
舞蹈《雀之靈》,并沒有生搬硬套傣族舞蹈風格和動作,而是抓住了其內在的動律和審美,依據情感和舞蹈形象的需求,大膽創新,吸收了現代舞充分發揮肢體能動性的優點,創編出新的舞蹈語匯,動作靈活多變,富有現代感,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總的說來,這是孔雀形象創造藝術上的一次大的飛躍。
《雀之靈》之所以吸引了許多觀眾,不僅是其舞蹈旋律的優美,尤其是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生命意識。楊麗萍曾經說過,“舞蹈是我的生命的需要”。而她,正是在用“心”而舞,是在用生命而舞,用肢體表現著對生命和人生的感悟、思索和追求。
“雀”之“靈”,是對生命的認識,對生命的感悟,是身心合一的舞蹈。
《雀之靈》,給了廣大舞者很深的思索。它之所以久演不衰,家喻戶曉地活躍在舞臺上,是因為它已震撼了人的靈魂,對生命的贊美,深深地熱愛渴望,撼動著人類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美得那么別致,那么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