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巴的激情、恰恰的活潑、倫巴的婀娜、斗牛的強勁、牛仔的逗趣……中國亞運體育舞蹈集訓隊韓正慶、李曉雙演繹的狂野拉丁感染了每一位參加活動的讀者。正所謂好酒不怕巷子深,位于白沙洲大橋引橋處的武漢市體育舞蹈學校有些偏遠,但是仍然有近百名讀者于上周六下午,趕來參加由本報正運動欄目和武漢市體育舞蹈學校聯合主辦的體驗拉丁舞的活動。 有人說,拉丁是催生愛情的魔法舞蹈;也有人說,拉丁很風騷、是穿著衣服的挑逗。而拉丁舞國際級教練徐立偉認為,其實它還是一項絕好的健身運動。 盡管帶出了百余名全國冠軍級的學生,不過這次為普通市民講課,對徐立偉來說,還是個不小的挑戰。在韓正慶、李曉雙等“助理教練”一曲奔放的拉丁演示后,他將體驗者分成會與不會兩個層次進行教學。“真的沒有想到,有這么多人喜愛這項運動。更令人意外的是,這次來學習的人,其中大多數人水平還相當高。” 一位前來參與活動的老者表示,其實武漢市愛跳舞的人很多,尤以舞廳舞居多,像這次能夠學習這樣專業的舞蹈,并且有專業教練的指點,真的是機會難得。他表示,在看到報紙后,還拉了幾位平時一起跳舞的朋友來學習。本次前來參加活動的人群年齡跨度在90歲,最老的有95歲的王士楨老人,最小的有4歲半的小董朗。雖然小董朗還有些跟不上教練的節拍,但是小手、小腿的舞動,讓現場人忍俊不禁。 而無論是徐立偉講解動作,還是韓李二人聯袂表演時,四周更是齊刷刷的亮出手中的攝錄工具,“我要把這些都錄下來,回家再慢慢吸收消化。”徐立偉更是手把手為那些初次接觸拉丁的讀者進行講解,而韓正慶、李曉雙則帶著“提高班”進行難度更高的組合動作。 徐立偉介紹,拉丁舞是以運動肩部、腹部、腰部、臀部為主的一種舞蹈藝術,參加運動的包括腹直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豎脊肌、背闊肌等上百塊肌肉。據了解,科研人員在對體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過研究,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的扭轉有160—180次,女子的最高心率可達197次/分鐘,男子的最高心率可達210次/分鐘,相當于運動員完成一個800米的熱能消耗量,大于網球和羽毛球的熱能消耗。 徐立偉表示,對于初學者,首先要跳好基本步子,雖然這一點看似簡單,但真正做好的人并不多。“千萬別以為幾個節拍的基本步就那么簡單,里面有很多學問,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拉丁舞步,獲得那份感覺。” “我可是按照報紙上說的,搭1121趕來的,路上花了差不多50分鐘。”昨日活動,一位95歲的老者始終興致盎然地看著眾多愛好者隨著教練一同起舞。詳聊之后得知,這位長者原來是江城赫赫有名的“探戈王”王士楨。 1915年出生的王士楨,23歲在上海工作時學會了跳舞,“那時學的是英國式探戈,和現在跳的差不多。”王老甚至自豪地說:“那時,我在上海還參加過比賽,得過第二名,所以大家才送我這個‘探戈王’的稱號。” 1952年,王士楨從上海調到武漢工作,不過他仍然沒有放棄對舞蹈的熱愛。1990年,他還參加了當年在九宮山舉行的湖北省首屆體育舞蹈培訓班,與徐立偉等人同班學習。 昨日見到大師兄前來捧場,徐、鄧二人甚感意外,王士楨老人表示,年齡大了,跳不了這節奏感強的拉丁。不過,在眾人的強烈要求下,王士楨與武漢市體育舞蹈學校校長鄧燕萍還是為大家表演了一曲探戈。 王士楨認為,體育舞蹈讓他這一輩子基本沒什么大的毛病,平常頭痛感冒都很少,行走自如,根本不需要拐杖,視力很好,看書讀報從不需要眼鏡。“另外,告訴你個小秘密,我年輕時體重62公斤,現在也只有63公斤。跳舞既可以養生、可以娛樂,還可以交友。” 跳拉丁舞能充分釋放情緒、減輕壓力,即將步入高三的覃琴就是抱著這種心態,重新拾起這門兒時曾經學過的運動。覃琴7歲時就曾專門練習拉丁舞,在10歲左右曾多次在省、市的體育舞蹈比賽中獲得過好名次,不過小學畢業后,她選擇了繼續讀書。 覃琴的媽媽說,其實最初我希望女兒能夠報考武漢市體育舞蹈學校,從事專業訓練。“現在就業壓力大,而且女兒當時在這方面還有一些天賦。”不過,覃琴認為,不希望把自己的愛好變成職業。這次前來參加活動,她又重新找回當時練舞的感受,很輕松,什么也不用想。 覃琴的媽媽介紹,學習拉丁舞后讓女兒的身體素質非常好,她還是田徑國家二級運動員,200米的成績特別好。讀文科的覃琴表示,今后希望能夠當一名體育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