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銳 【內容提要】當代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是一個內涵擴大了的“民族民間舞蹈”,它已不再是單純的舞臺舞蹈藝術,抑或是單純的民間舞蹈文化所能簡單歸納的,它跨越了兩個層面,中和了兩個領域,成為具有包容性與延展性的中國傳統舞蹈的文化活體。對概念的廓清是研究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首要任務。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層次概念,不同層次之間的界面具有可伸縮的彈性,在交流中互相影響融合形成為一個完整的體系。
【關鍵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民族舞蹈;民間舞蹈 Changes in Understanding and Concepts of ContemporaryChinese Ethnic and Folk DanceXu Rui(Beijing Dance Academy,Beijing 100081,China)Abstract: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ethnic and folk dance is a dance form with extended meaning.It is neither simple stagedance art nor simple folk dance culture,but a comprehensive live culture connecting the two fields together.The definition is a multi-level concep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Every level has a flexible interface and interacts with each other to establish a completed sys-tem. Key words:Chinese ethnic and folk dance;Ethnic dance;folk dance 當代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概念,甚至這個概念本身就牽涉到了很多復雜的中國舞蹈的文化理念與現象。我們對它一般的理解不僅僅停留在民間自然傳衍的各民族民間舞蹈上,還包含了在民族民間舞蹈基礎上經過加工和創造的專業化舞蹈訓練和舞臺創作作品。當代中國的民族民間舞蹈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已不再是單純的舞臺舞蹈藝術,抑或是單純的民間舞蹈文化所能簡單歸納的,它跨越了兩個層面,中和了兩個領域,成為具有包容性與延展性的中國傳統舞蹈的文化活體。因此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概念的廓清是研究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首要任務。或者說,對當代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研究應該有一個比較系統和清晰的理論視點。從其概念演變的歷史來看,其過程存在著搖擺、反復與疑惑。當然,在民族民間舞這個概念出現之前,人們最慣常使用的仍然是民間舞這個概念。
一、民間舞蹈和民族舞蹈的歷史認識與西方認知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中國舞蹈久遠的歷史時,就會發現民間樂舞與作為代表性古典舞蹈的宮廷樂舞其實很早就有了概念上的分野。中國最初的“樂”是融合了詩歌、音樂、舞蹈的綜合藝術形式。作為中國詩史的光輝起點,《詩經》大約產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實《詩經》中的詩,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按所配樂曲的性質,《詩經》被分成風、雅、頌三類。“風”即國風,為周朝各諸侯國和地方的樂曲,大部分是民歌。“風”的意義就是聲調,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像現在我們所說的陜西調、山西調、河南調。“雅”基本上是貴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來自民間。“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聲叫做雅樂,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頌”則是宮廷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雖然并沒有涉及到具體的舞蹈,但從《詩經》對風、雅、頌的劃分界定,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早期對“樂”的不同層面的認識。“風”作為單獨的一類,基本上代表了一種“民間之風”。而這個傳統的認識是根深蒂固的,直到今天還在沿用的“采風”一詞,不僅從文字上,也從內涵上堅持了這一傳統。這個“風”也成為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的根源所在。 下一頁 本文共 9 頁,第 [1] [2] [3] [4] [5] [6] [7] [8] [9]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