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吳 斌),搜集于網絡,為需求舞蹈論文的舞者朋友們提供學習參考,請您在閱讀本文時尊重作者版權。 摘 要: 健身街舞作為當前最流行的一種體育文化運動深受廣大年輕人的推崇,全國很多高校都正式把它作為一門健康課程來開設,并且受到大學生的喜愛,選課的學生非常多。本文作者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教學實驗、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就校園健身街舞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運動素質的影響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表明:校園健身街舞是一項具有較高鍛煉價值的健康課程,大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校園健身街舞訓練,對身體形態的改善和運動素質的發展均有良好影響。 關鍵詞: 校園健身街舞 大學生 形體 身體素質 街舞運動于20世紀60年代末誕生于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傳入我國,并在短短的20年內快速地發展起來,并以其獨特的魅力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成為一種時尚健身運動。在大學校園里健身街舞、啦啦操、跆拳道等已經成為當前最流行和最熱門的體育健康課程,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參與和學習的學生很多,但健康街舞課程訓練對大學生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究竟有什么樣的影響,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對我校大一公體課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學期(16周)的教學實驗,測定其實驗前后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等項指標,綜合大學生參與校園健身街舞鍛煉取得的效果進行論述,分析校園健身街舞鍛煉對學生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的影響,旨在為校園健身街舞鍛煉的理論和實踐提供科學依據,并進一步推動健身街舞在大學校園里的發展。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我校大一公共體育街舞選修課學生46人,其中男生18人、女生28人。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大量與本研究相關的書籍和期刊文獻,以掌握最為全面的研究結果。 1.2.2專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 對10位專家進行了走訪,充分聽取他們對本研究的意見和建議,并對30位專家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100%),從中獲得了實驗的測試項目。 身體形態: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 身體素質:采用大學生五項身體素質測試項目50米、推實心球、800(女)和1000米(男)、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女)和引體向上(男)。 1.2.3實驗法 對我校大一公共體育街舞選修課學生46人進行一個學期教學測試共16周,分別測試教學前后學生的身體形態指標和身體素質指標,并進行分析。 1.2.4數理統計法 實驗數據采用SPSS1 1.01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顯著性檢驗采用T檢驗。 2.結果與分析 校園健身街舞的特點就是動作張弛自如、快慢有度、流暢中有停頓、身體彈動中有節奏。在練習的過程中往往需要練習者動用到身體的各個部分的肌肉群,并且一段街舞套路動作練習下來有一定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通過表1可以看出,經過16周校園街舞訓練的大學生在身高、體重、胸圍、腰圍、臀圍指標數上都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體重、腰圍的指標數顯著性差異尤為突出。這說明長期練習健身街舞能增強體質,減少身上多余的脂肪,并且可以朔造人的良好身體形態,使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更為健康和陽光。 通過表2、3可以看出:大學生通過16周的街舞訓練后,5項身體素質均比鍛煉前有大幅度的提高,從表中的數據分析來看,實驗前后的指標差異性是非常顯著的。一套健身街舞大約需要2―3分鐘,其運動量相當于學生跑一個800―1000米。實踐證明:課上反復多次跳街舞,脈搏指數達到120―150次/分鐘,心肺的功能得以提高,完全可以達到耐力素質練習的效果,因此學生800米、1000米的的耐力素質得到提高是很正常的。健身街舞是一項小肌肉、小關節運動為主它強調全身協調尤其是手臂、胸、腰、髓、膝等部位小動作的配合,既注意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各部分的獨立運動。健身街舞動作中非重視身體與步法的節奏變化,并增加了許多手臂組合、下肢組合、上下肢和軀干的組合,在隨意、松弛的動作感覺外,更強調動作的韻律感與爆發力,長期鍛煉,對學生上下肢力量、爆發力等素質的提高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50米、立定跳遠的成績;同時要美觀地完成好健身街舞的技巧動作,學生必須有良好的手臂力量和腰腹力量,而長期的練習可使學生的上肢肌肉和腰腹肌肉保持一定的緊張度和張力,增強上臂、前臂、腰腹肌的收縮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的上肢力量和腰腹肌力量,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仰臥起坐和引體向上的成績。綜上可以看出,長期的練習校園健身街舞可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體質得到良好的改善。 3.結語 3.1校園健身街舞訓練對大學生有著良好的健身效果。 3.2校園健身街舞訓練可以塑造大學生良好的身體形態,使他們的身體形態更加優美、健康和陽光。 3.3校園健身街舞訓練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各項身體素質,長期鍛煉可以使大學生的體質得到良好的改善。 參考文獻: [1]劉正武.淺析健身街舞[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S2):112-113. [2]金逵.健身街舞[J].中國學校體育,2003,5:28-29. [3]董穎.對普通高校體育課中推廣街舞運動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4):128-129. [4]李培靜.街舞對學生體重及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4,(6):7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