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芭蕾舞團新排芭蕾舞劇《白蛇傳》剛一露臉,便被“劇探”瞄上,目前已經接到了商演訂單。 9月15日,記者從遼寧芭蕾舞團獲悉,于9月10日登上舞臺的芭蕾舞劇《白蛇傳》剛一露臉,便被“劇探”瞄上,目前遼芭已經接到了訂單,簽出了舞劇《白蛇傳》在遼寧以外省市演出的首演權。遼芭總是訂單撲面到底有怎樣的“日子經”呢。 抓劇目:中國文化元素與芭蕾藝術巧妙結合 新排芭蕾舞劇《白蛇傳》藝術總監、遼芭黨委書記曲滋嬌介紹,由呂萌、趙媛等領銜主演的芭蕾舞劇《白蛇傳》系《二泉映月》姊妹篇,然而卻距《二泉映月》首創整整相隔14年。 雖有80位演員參加演出,但《白蛇傳》舞美道具卻不龐雜,充滿了濃厚的中國元素。第二幕白蛇與許仙的“洞房花燭”場景中,舞臺上長長的紅綢舞起,與巨大的紅燭道具相得益彰,讓中國元素表現得極為充分。 無聲芭蕾唱起了民族歌曲――敢于讓演出形式變樣 眾所周知,芭蕾舞劇向來沒有臺詞,沒有演唱,而《白蛇傳》一開場便配上抒情的民族歌曲。演出中,曼妙的水袖舞配輕盈的足尖舞;藍印花布衫配白紗芭蕾舞裙;琵琶配交響樂隊……看似“混搭”的藝術形式,卻意蘊深厚。 而《白蛇傳》另一看點,則是劇場大屏幕上顯示的解說詞:“細雨纏住腳步,千年尋覓這一刻駐足,愛的速度像風一樣飛舞,斷橋也攔不住”....。.“西湖畔,斷橋依舊,荷花競秀……” 融入民族舞,現代舞,甚至其他舞蹈元素,是否會偏離芭蕾藝術本身?“只怕加入的還不夠,不能滿足中國觀眾的審美要求!”對此,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白淑湘曾經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這樣評價。 精品劇目、人才、市場三位一體 曲滋嬌介紹,《白蛇傳》在修改后將開始省內外巡演。而從今年6月中旬起至8月初,遼芭國家精品劇目《二泉映月》進行了一次“全國萬里巡演”,共演出22場。1996年創作的《二泉映月》至今已演出400多場。該劇還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個大獎。 遼芭可以說是一個“閑不住”的院團,舞星們長期在世界各地演出,交流人才更是遼芭一大發展戰略,美籍華人編導郭千平、旅法編導郭力、旅意編導王元,以及葡萄牙籍演員雪兒、日本演員米卡等等都是慕名而來。 打開國際市場一直是中國眾多藝術院團的目標,去年,《末代皇帝》在西班牙馬德里演出10場;《二泉映月》足跡也遍及世界。遼芭還與俄羅斯、法國、德國、美國等十幾個國家開展著藝術合作與交流。事實表明,只要有合作,有交流,市場就不愁,訂單更不愁。 本報主任記者 李彤 見習記者 張嬌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