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雙人舞編導 (一)在舞蹈創作中,肢體的創作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普遍的。但舞蹈的思維創作卻不多見。關于舞蹈思維創作,我們注重的是觀念的創作,而觀念又借助于思維活動。那么思維活動就是影響我們思維創作的主要原因。思維是客觀事物的概括的、間接的反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它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特征。思維的概括借助于“詞”,這個“詞”是我們個人心中的概念,而“詞”是建立在感性材料上的,感性材料又來源于實踐。所以思維是一種加入到實踐活動中的特殊活動,是在實踐活動的關系中實現的。但思維并不只在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因為思維是客觀實踐的本質認識,是人腦反映現實的高級形式,所以思維創造過程本身是由一定的關系中發展出來的,它本身是個自然過程。在我們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對客觀材料進行分解和重組,并與我們原有的知識進行結合。在進行分解的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會對客觀材料進行過濾分析,也就是對收集來的初級事物信息進行篩選,記住事物的本質。在記住事物的本質的過程中,會根據不同人的愛好進行有方向的選擇內容。 既然思維的概括借助于“詞”,而這個“詞”是我們個人心中的概念,那么我們就要對個人心中的概念進行解放。古往今來,無論什么樣的藝術大師都是先從概念上打破,當時的舊觀念,從而超越前人,所以在我們的舞蹈創作中,首先要進行思維創造,和觀念的改變。
當我們打破了舊的觀念以后,再來說明一下社會意識,社會存在和社會需求的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社會意識又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社會意識決定社會需求,而社會需求(包括物質和精神)又決定社會存在。社會需求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即生產力發展的需求),而社會需求又是最難控制的。比如:街舞之所以起源于美國黑人,其中有很多原因。第一,美國有強烈的種族歧視,壓制了一些黑人的情緒,這是舞蹈動機的根本。為了發泄情緒黑人舞者們“審美”這一要素(這是無意識的),保留了其他要素(社會生活的反映;動態意象);第二,美國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做保障,為“社會存在”的產生提供了條件。第三,隨著中產階級的崛起,文化消費方向發生了改變,,成多級化趨勢,已不在以上層社會的審美為最終標準。所以有了不同的社會需求。第四,文化思潮的進一步解放,人們的藝術追求已不僅是求真寫實、抒發個人情感,而是追求新奇的感覺,使以前的“社會意識”發生改變,為產生不同的“社會需求”做了思想上的準備。所以街舞不是我們的東西,而是社會的產物。我們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我們要學習的是什么呢?其實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種創新的精神,一種自由的精神。 理論是奠定于實踐的,同時又來指導實踐,但歸根到底是屬于實踐的。在一定的實踐基礎上,有理論來指導一下,提高一下。 我們不但要掌握歷史的發展趨勢,還要注意個人修養。人的喜怒哀樂以及各種愛好都決定于人本身,所以人在社會生活中的取材就有了定向,而人的定向又決定今后的發展風格,所以修身是基于技術和理論之上的。比如:在舞蹈的時候我們應該意識到,舞蹈是我們跳的,但不是我們完成的。因為觀眾也在跳舞,他們的視覺,聽覺以及心理的變化無不受到我們的影響,而舞者也會受到觀眾氣氛的影響,所以我們要把演出看成一個整體。如果一個舞者沒有認清觀眾和自己的關系,那么就會使舞者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受阻。 (二)雙人舞是由兩個人配合完成的,要避免成為“二人舞”,也就是說雙人之間一定要存在關系。這種關系可以是很多方面的,比如角色上的,情感上的,調度上的,動作上的等等。 (三)雙人舞的技法與訓練
1、雙人接觸造型。A包括單一接觸點、多接觸點、接觸面,以及接觸點與接觸面的結合。B表現不同情感的接觸造型。 2、雙人即興舞。包括雙人分離的即興舞,雙人接觸的即興舞,借助空間任何事物的即興舞,有特定要求的雙人即興舞等等。 3、鏡面的雙人舞。指兩個人的動作完全相反,就象照鏡子一樣。 4、雙人相連的舞蹈。兩人之間始終存在某一處或多處的接觸,并用舞蹈的形式去表現。基本手段如下: A手手相連B胯胯相連C胸背相連E腳腳相連F手肩相連G頭頭相連H腳膝相連I頭肘相連J手背相連K肘胯相連L頭肩相連M胸膝相連N手腕與鼻頭相連 5、影子練習。 A倒影法。一人桌平面(即水平方向),一人門平面(即垂直方向),兩人的動作如同水中倒影一般。在倒影法的即興訓練時,通常是門平面的人為主動者,水平面的人跟著模仿動作。但是到創作時,就不存在誰主動誰被動了,那時兩人合作完成的練習,雙人關系是應靈活互換的。
B影仿法。其實就是不完全模仿,變化模仿。在即興舞時,一人主動完成一個舞蹈動作,另一人用自己身體的某一部分或是全身去變化模仿第一人的全身或是身體某一部分。也叫遙控法。 6、雙人相距的技法,即兩人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在保持這個距離的情況下用舞蹈來表現。常用的相距如下: A面面相距10公分B胸背相距一尺C手鼻相距10公分D頭肩相距10公分E腹肘相距10公分F背背相距10公分G膝腳相距10公分. 7、纏繞與脫離,即一人用全身或身體的一部分纏繞另一人的身體一部分或全身,另一人則朝各種不同的方向或不同的空間進行脫離。一般纏繞者主動方,脫離者為被動方。
8、流動線條法。雙人從舞臺的某角往對角線舞蹈,在過程中要不斷變化接觸點且動作流暢。 9、復合托舉,即在一人不落地的情況下把至少兩個托舉動作結合起來,以增加托舉的難度。 10、空間對比的托舉,即一人從地面(一度空間)動作通過一次力的作用,直接到達空中(三度空間),形成托舉造型。 11、劃圓法。在雙人接觸的前提下,從立圓、平圓、八字圓中任選兩個進行結合,完成一整套動作。動作時要求一氣呵成,中間不能有停頓或斷點。 12、倒帶法,即把已經創作好的舞段倒過來做,以發現更多新奇的可能。 13、磨合透視法。綜合以上各種雙人舞的技法創作出精彩的舞段,再用倒帶法倒回去,當遇到阻礙或是發現新的契機時,就往新的方向發展,尋求連續不斷的可能性,挖掘更大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