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隋唐五代舞蹈 本章要點: 本章集中介紹唐代是中國古代舞蹈史上一個輝煌的時代。唐代舞蹈的式樣這多、種類之全、分類之細,皆為空前。具體需要了解唐代宮廷舞蹈的構成、內容和形式,認識唐代宮廷“燕樂”含義及功能。了解“九部樂”、“十部樂”、“立部伎”、“坐部伎”、“健舞”、“軟舞”、“歌舞戲”、“大曲”、“法曲”等不同的樂舞類別,了解唐代舞蹈的審美理想和宗教舞蹈世俗化的傾向。認識唐代統治者利用樂舞歌功頌是唐舞高度發展的重要的原因。懂得唐代之所以成為中國古代舞蹈史上的黃金時代,是于其政治的開朗、經濟的繁榮和藝術上的廣采博取、立足自我完全不可分的。同時,也應懂得在藝術發展規律制約下,在唐代舞蹈的高峰之后將會出現的必然趨勢。 一、宮廷舞蹈 1 、九、十部樂 2 、軟舞、健舞 3 、大曲、歌舞戲 二、社會生活舞蹈 1 、元宵百戲 2 、節日踏歌 三、宗教舞蹈 1 、佛事之舞 2 、尚仙之舞 3 、祭祀之舞 四、皇家樂舞設施 1 、太常寺 2 、教坊 3 、梨園 五、舞譜與舞論 1 、敦煌舞譜殘卷 2 、文賦中的樂舞思想 六、五代十國舞蹈 1 、伎人歌舞 2 、太常雅樂 復習思考題: 1 、唐代宮廷樂舞機構對唐舞的發展有無積極影響?為什么? 2 、唐代舞蹈的藝術成就是什么? 本章參考文獻: 《舊唐書·音樂志》 《唐會要》 《唐詩紀事》 《太平廣記》 《隋書·音樂志》 《教坊記》 《北里志》 《通典·樂章》 《樂府雜錄》 《杜陽雜編》 《新唐書·百官志》 《南部新書》 《津陽門詩》 第七章 宋元舞蹈 本章要點: 本章重點掌握宋元是中國舞蹈史上的第二個轉折時期。宋舞的形式與結構,已同過去的舞蹈有了較大差異,最突出的是其歌、舞、念、答的結合,使宋舞具有了敘事性、性節性和綜合性的特征,而其敘事性、情節性、綜合性又是在一種固定的程式中來體現。所以,宋代舞蹈是在對韻味、情趣、意境的追求中,在對本身的賞玩中來表現主觀精神境界的。宋元舞蹈的程式性、情節性和綜合性,大大增強了舞蹈的表現功能,奠定了戲曲的基礎,同時,其高度的程式化,成為中國舞蹈符號體系形成的標志。 一、宋宮廷“隊舞” 1 、《小兒隊舞》 2 、《女弟子隊》 二、發間“舞隊” 1 、技巧類 2 、情節類 3 、道具類 三、元宮廷樂舞 1 、“樂隊” 2 、十六天魔舞 四、雜劇中的舞蹈 1 、劇情舞蹈 2 、純舞表演 復習思考題: 1 、宋代舞蹈的特征是什么? 2 、宋元舞蹈的意義何在? 參考書目: 《武林舊事》 《夢溪筆談》 《元典章》 《輟耕錄》 《陳樂書》 《元史·刑法志》 《宋詩紀事》 《宋史·樂志》 《新元史·樂志》 《東京夢華錄》 《西湖老人繁盛錄》 《續文獻通考》 第八章 明清舞蹈 本章要點: 本章要求學生明確戲曲舞蹈是中國古代舞蹈的一種新形式,在戲曲舞蹈里,舞蹈的傳統和某些精華被保留下來,并在一整套嚴格規范下進行表演,其虛擬性和抽象性都在非常強,遠遠不是過去的舞蹈能與之抗衡的。戲曲舞蹈的虛擬表演,使戲曲的舞臺時空始終保持著不確定性以及不斷變化的靈活性而顯示出高度的自由,故中國戲曲舞蹈雖然程式嚴明,卻于謹嚴中見豐富、于套路中顯變化,以有限的舞臺時空展不無限的舞臺意象,此乃戲曲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另外,本章還要求學生懂得,明代朱載的“轉之一字,眾妙之門”的理論,是中國舞蹈形式特征及意象精神的高度總結。 一、皇宮樂舞 1 、饗宴樂舞 2 、祭祀樂舞 二、戲曲舞蹈 1 、“以歌舞演故事” 2 、藝術特征 三、民俗舞蹈 1 、漢族民間舞蹈 2 、兄弟民族舞蹈 四、純舞余緒 1 、驚鴻舞《觀音》 2 、小娥擅“凌波” 五、舞學舞譜 1 、“轉之一字,眾妙之門” 2 、舞譜舞圖 復習思考題: 1 、你怎樣認識戲曲舞蹈? 2 、朱載“轉之一字,眾妙之門”的命題其意義何在? 本章參考文獻: 《明史·樂志》 《續通志》 《續文獻通考》 《清史稿·樂志》 《皇朝通典》 《樂律全書·律呂精義外篇》 附 課時分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