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的和任務 本課程是高等舞蹈專業學生一門必修的專業基礎課,通過對基本樂理、作品與曲式結構和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民族音樂的學習與欣賞,讓舞蹈專業類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理論、了解音樂的基本曲式結構和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對音樂作品風格的把握和鑒賞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加深對民族傳統藝術的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為舞蹈專業課的學習和舞蹈創作、編導與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內容 (一)基本樂理部分 1 、音及音名 2 、音律 3 、記譜法 4 、記譜法中的常用記號及樂譜的正確寫法 5 、節奏、節拍和各種拍子 6 、音值組合法 7 、節奏中的強弱關系和節奏節拍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8 、音程及其分類 10 、調及調的五度循環 11 、大調式 12 、小調式 13 、民族調式 (二)作品與曲式分析部分 1 、動機、樂節與樂句 2 、單樂段(一部曲式)及其內部結構 3 、單二部曲式及其內部結構 4 、單三部曲式及其內部結構 5 、復二部、復三部、回旋曲式和奏鳴曲式的基本結構 (三)作品賞析部分 1 、民族音樂部分 1) 藏族音樂 2) 維族音樂 3) 漢族音樂 4) 蒙族音樂 5) 傣族音樂 6) 苗族、彝族音樂 2 、外國音樂作品部分 1)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2) 古典主義時期的音樂 3) 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 4)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西方現代音樂作品 三、教學時數和課時安排 周 2 學時,總學時 68 學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