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麗萍,中國舞蹈界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人物。
從小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長大的她,憑借舞蹈天賦,1971年被招進了西雙版納州歌舞團。誰也沒想到,在歷來吃青春飯的舞蹈界,她的藝術生命竟然一直延續到40年后的今天。 更讓世人佩服的是,她把云南的民族舞蹈跳遍了中華大地,還跳到了世界!
揚名后的彷徨 楊麗萍從小就受到了白族、傣族等云南多種民間民族歌舞的熏陶。 她很慶幸自己生長在云南。“我所有的靈感都是來自于大自然和生活。因為舞蹈就是我們白族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用舞蹈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大自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不僅是我,白族人對舞蹈的感覺是與生俱來的。” 時光回溯到1990年10月7日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北京工人體育場內正在舉行第十一屆亞運會盛大的閉幕式。 伴著悠揚悅耳的音樂,聚光燈將光束集中在一身傣族姑娘裝扮的楊麗萍身上,她翩翩起舞,用美麗的肢體語言塑造了傣家的孔雀公主,完美地演繹了《雀之靈》。就這樣,在一個世界級的舞臺上,她首次驚艷亮相便征服了億萬觀眾。 這是她第一次在國際大舞臺上展現云南民族舞蹈的迷人魅力。隨后,在菲律賓、新加坡、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家,她都舉辦了專場舞蹈晚會。 可是,自從北京亞運會上揚名海內外后,楊麗萍的事業似乎遇到了一個瓶頸,很長一個時期再也拿不出像《雀之靈》那樣的佳作。 放下舞蹈,她試水電影。1995年主演了電影《蘭陵王》,后來在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中扮演了梅超風。她還自編自導自演了電影《太陽鳥》。然而,她感到這些還不是自己所真正想要的。
從“云上的日子”到“鳳凰涅槃” 令許多舞蹈演員羨慕的是,早在1980年楊麗萍就被調入了中央民族歌舞團。 身處首都北京,使她能“零距離”地感受全國舞蹈的風云際會,也能比身處邊疆的人更早、更多地了解世界舞蹈的動向、潮流。 然而,“她也一下子脫離了自己藝術的‘根’”,十分了解她的好友、云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朱運寬說,“盡管她時不時回云南,但孔雀高飛,總像在過‘云上的日子’。其間,她辦過個人獨舞晚會,傾其所有拍過電影《太陽鳥》,但也只算‘小感覺’、小打小鬧、自說自話一類。” 一番探索、思考后,她終于明白:舞蹈尤其是民族舞蹈才是她的生命所在。 于是,她專程到四川的甘孜、涼山州,并兩次進藏尋找創作靈感。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楊麗萍回到故鄉云南“尋根”。她在田豐民族文化傳習館的農村里一住就是幾個月,汲取藝術營養,對民間歌舞如癡如醉,還和紅河州唱海菜腔的彝族農民李懷秀等民間藝術家打成一片,開始了精神的“還鄉”、“還俗”。這些“精神之旅”,促成了她藝術的“鳳凰涅槃”。 為編創《云南映象》,她用一年多時間走遍云南采風;后來在創作《藏謎》、《云南的響聲》時,她又多次深入民間調研。終于,在2003年,楊麗萍再度爆發了,由她擔任總編導、藝術總監和主演的《云南映象》問世了。 這是一部充分展現云南少數民族文化的大型原生態歌舞作品集,表達了天地自然、人文情懷,以及對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過程的禮贊和生命永恒的期盼。 她大膽創新,一反常態,不僅把原汁原味的云南少數民族舞蹈搬上舞臺,還親自在云南各族農村挑選六七十位能歌善舞的地道農民作為演員,借以展現古樸原始的少數民族舞蹈。 2004年,《云南映象》在中國專業舞蹈最高獎項——第四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比賽中一舉囊括五項大獎:舞蹈詩金獎、最佳編導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優秀表演(打鼓設計)獎。
原生態理念 經過多年來的市場打拼,楊麗萍明白,只有好作品才會有市場、才會有票房。“作為一個舞者和職業的編導,我的目的就是要把我的東西做好,做到極致,但是這種極致的東西又不是病態的、只是以迎合觀眾為目的的。相反,它能夠引導觀眾,給觀眾一種啟發。我認為只要是把健康的和極致的東西同時體現出來,那么它必然會贏得觀眾的青睞。” 楊麗萍發現,在中國舞蹈界,許多人以往看重的是演員的技巧和舞蹈的調度,注重的是腿舉多高,舞臺跨度有多大,這種觀念忽視了作品的內涵,造就了一批穿緊身褲和半高跟鞋去跳民族舞的演員,卻缺乏真正的民族舞作品。 所以,她努力去掉民族舞中矯飾的成分,為此,在《云南映象》劇組里,演職人員中的大多數是來自云南各地村寨的農民舞者,演員服飾均為云南少數民族生活中的著裝原型,面鼓、牛頭、尼瑪石和轉經筒等道具也均為實物。彝、白、藏、佤、哈尼、傣等10多個少數民族真實而多姿多彩的生活就這樣生動地展示在舞臺上,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撼。 作為《云南映象》總策劃之一的云南省文產辦副主任范建華說:“從一開始策劃,就考慮到了走市場的需要,所以經大家多次研究,才提出了‘原生態’的理念。它植根于云南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得到了民族學、文化學、人類學等方面專家學者的幫助,特別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這是一個集體智慧的結晶。” 為適應海外觀眾的觀賞習慣,《云南映象》在國外演出時,對節目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不僅把名字改為《香格里拉》,節目長度也由原來的2小時45分鐘縮短為1小時40分鐘左右。明年,《云南映象》將赴澳大利亞悉尼,參加由國家文化部舉辦的“中國文化年”開幕式演出,而她們一臺新的大型舞劇《孔雀》的創作也正在籌備中。 盡管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藝術上的成功,但楊麗萍仍在繼續探求。正像她喜歡的那首云南民歌所唱的那樣,“太陽歇歇么歇得呢,月亮歇歇么歇得呢,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來——火塘會熄掉呢”。
走向大洋彼岸 以民營企業運作,作為中國舞蹈史上第一個自己營銷、包裝、推廣的原生態民族歌舞集,《云南映象》很快就紅遍了昆明、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重慶、成都、西安、沈陽等眾多文化名城,許多地方演出時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現象。 楊麗萍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炎武告訴記者,《云南映象》自2003年8月8日公演以來,已在國內進行了四輪巡演,成功演出近2500場。公司目前有兩個演出團,一團由楊麗萍親自帶領在國內外進行巡演,二團在昆明每周一至周六進行駐點演出。 2004年11月,《云南映象》首次走出國門,作為中國文化的友好使者和“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南美行”的主要演出節目抵達巴西、阿根廷,引起當地各大媒體高度關注。云南民族文化一時間成為巴西、阿根廷各類媒體爭相報道的亮點。 2005年它又踏上北美巡演之旅。從11月16日起,《云南映象》作為美國戲劇節演出劇目的一部分,與10個百老匯經典劇目一起登上了美國辛辛那提的Aronoff中心劇院。在巡演期間,《云南映象》改名為《香格里拉傳奇》,連續上演2個星期,總共16場。 《香格里拉傳奇》剛剛完成2場演出,就在當地產生了始料未及的轟動效應。美國觀眾被這部舞臺劇深深震撼。每次演出結束之后,觀眾都要起立鼓掌長達10分鐘之久,而楊麗萍也不得不返場加跳一曲才能回報觀眾的熱情。前來觀看演出的辛辛那提州議員們也被深深打動。按照他們的提議,當地市長還為楊麗萍代表的劇組頒發了象征榮譽的金鑰匙獎,并把《香格里拉傳奇》的首演日確定為“香格里拉演出紀念日”。 美國的《華盛頓郵報》以《超越“大河之舞”》為題稱贊道:中國制造了一部像愛爾蘭踢踏舞一樣陣勢壯觀的民族舞蹈——“云南映象”;《詢問者》則稱其為:“云南映象”是你所見過的最大,制作最精細的民族歌舞集。 2008年3月14日晚,《云南映象》改名為《香格里拉》在日本首都東京舉行首場演出,2000個座位的文化村果樹園劇場座無虛席,許多觀眾把雙手舉過頭頂長時間熱烈鼓掌。此次在日本東京的12場商演,28000多張入場券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售罄。 演出主辦方之一日本TBS電視臺事業局長狩野敬說,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美輪美奐的歌舞,相信一定會給日本觀眾注入新的活力。據主辦單位介紹,《云南映象》在日本演出市場創下兩項紀錄,一是日銷售門票超過5000張,二是上座率達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