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5日、6日兩天,大型原生態(tài)歌舞《云南映象》將登陸煙臺大劇院,楊麗萍將于4日晚上抵達煙臺。由9輛貨車運載的演出道具已經(jīng)于昨天抵達 煙臺,因為這部宏大的原生態(tài)歌舞集僅僅是進景及裝臺就需要2天2夜……屆時,擔任整部舞劇總編導(dǎo)、女一號的楊麗萍,將為煙臺的觀眾們奉獻上《云南映象》的告別演出,在這之后,她會全身心地投入到新作《孔雀》的創(chuàng)作中,而《云南映象》這部全世界上演2500多場的原生態(tài)歌舞劇“傳奇”,很可能就此結(jié)束最為輝煌的“楊麗萍時代”。
50歲對于一個舞蹈演員來說,無疑是奇跡。楊麗萍始終有一天會離開她熱愛的舞臺,所以人們開始擔心起究竟誰來繼承楊麗萍的衣缽。對此,楊麗萍說其實她的舞蹈從一開始就不需要任何人來教,這只是個人對舞蹈的一種理解,所以她從來也沒有老師,也沒有帶過學(xué)生,因為她也不知道從哪里去指導(dǎo)他們。“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我的老師從街頭藝人到老百姓,甚至是一只孔雀或者螞蟻都有,我只是將他們的舞蹈語匯或者動作融合在一起,所以我說我的東西不適合在學(xué)校里教授,因為更本沒法教。”
◆只有楊麗萍能把“云南”搬到煙臺
每一個到過云南的人都試圖記錄其中的美麗,但無論是畫家的畫筆還是攝影師的相機都無法講述它的全部,而最終成功的是在那里土生土長的楊麗萍,她用舞蹈和歌聲將一個立體的云南搬上了舞臺,充分展現(xiàn)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表達了對生命起源的追溯、生命過程的禮贊和生命永恒的期盼。
楊麗萍說:“小的時候我的奶奶告訴我,跳舞是為了和神對話。許多年之后,我明白了她的話。每當我在心靈的天地里伸開雙臂起舞時,我感覺到臂膀無限延伸、延伸,這時神會握住我的手,我的靈魂從我的身體里飄蕩開來,這種美妙的感覺使我的靈魂得到了最清靜的安撫。”
◆創(chuàng)造中國舞壇的六大之最
楊麗萍利用一年多的時間,走遍云南的山山水水,去尋找流傳在民間的、富有生活氣息的舞蹈,從人們的勞作和生活中捕捉靈感,很多動作甚至是從動物那里學(xué)到的。之后她又花了十五個月的時間精心排演,用獨到的視角和想象力傾心構(gòu)架才最終完成了中國首部原生態(tài)歌舞集《云南映象》,也成就了世界舞蹈圈中的一張公認的“中國名片”———自2003年問世以來,《云南映象》已經(jīng)在國內(nèi)演出了近2500余場,并在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進行了160余場演出。
總結(jié)《云南映象》所創(chuàng)造的中國舞壇奇跡,可以用6個之最來形容:最大的陣容、最長的巡演時間、最多的演出城市、最多的演出場次,最高的上座率、最好的票房收入。注意,這里的“最”沒有“之一”!
◆演員、服裝皆為云南“土著”
本次來煙的演員全部是來自云南各地村寨的農(nóng)民舞者,他們沒有受過專業(yè)舞蹈的訓(xùn)練,并且全劇表演都是真人真唱,他們對舞蹈、歌聲的理解,是最真實、最自然的。演員服飾均為云南少數(shù)民族生活中的著裝原型,面鼓、牛頭、尼瑪石和轉(zhuǎn)經(jīng)筒等道具也均為實物。演出中,彝、白、藏、佤、哈尼、傣等10多個少數(shù)民族真實而多姿多彩的生活將被生動地展示在舞臺上,給人以心靈上的震撼。
◆15袋香米鋪撒舞臺,只為原汁原味
昨天記者在煙臺大劇院后臺看到,三十多位裝臺人員正在舞臺上緊張忙碌著。
據(jù)介紹,演出的道具是由三大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楊麗萍的道具,一部分是后臺道具,包括燈光、舞美還有音響,還有一部分是少數(shù)民族舞蹈需用的道具,大量體積龐大而又數(shù)量眾多的道具,讓裝臺就需要兩天兩夜,拆臺和出景也需要整整一天。
在后臺記者還發(fā)現(xiàn)了成堆的大米!一問,原來為了追求舞臺上逼真的豐收效果,團方特別帶來了15袋真實的香米,將在演出時撒落在舞臺上,產(chǎn)生前所未有的神奇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