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瑪尖措 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民間舞表演教育專業,現為中央民族歌舞團演員。 代表作:《博回藍天》、《出走》、《雨竹林》。 萬瑪尖措:對,7個劇目8個選手,都進入了決賽,一個創作二等獎《雨竹林》,一個表演二等獎,二個表演三等獎,大概是這個情況。 益蟲:你的專業是民間舞表教專業,很多民間舞編導也有你這樣的經歷,從非職業編導轉向編導職業,這甚至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具體到你本人是如何開始的? 萬瑪尖措:是這樣,我做演員時也有編導給我編節目,在排練中我有一些體會:就是在靈感的傳遞中,我有時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編導有些東西用在我身上不合適,如果換作我就會這樣處理。另外就是上學時有校內舞蹈比賽,鼓勵我們在創作上進行各種各樣的嘗試。 益蟲:一方面是感興趣,一方面是有了一定的積累,所以想在這方面往深了發展。那么你同職業編導會有些不一樣的地方是嗎? 萬瑪尖措:是,或是說有優長也有不足。比如我作了小品后請一些編導來指教,他們會說作品的技法或結構上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對於我來說有些費解,因為我沒學過,不熟悉。我一般屬於即性創作或音樂編舞,另外由於技法上欠缺,自我意識更重一些,我會注重捕捉生活細節和真實形象。在創作時我會想到上學時老師教寫作文,要求仔細觀察生活,這可能算是我的一個優點。所以我的作品寫實的多,寫意的少,但是這次的《雨竹林》應該說是我對寫意作品的一個嘗試。談不上成功,但大家能接受。 益蟲:你本人是藏族人,但是你一直以來都是在搞蒙古族舞蹈,從跳《奔騰》到編演《博回藍天》、《出走》,對於藏族舞蹈你有這方面的考慮嗎? 萬瑪尖措:藏族舞我也研究過,它的風格韻律和歷史我了解得比蒙古舞要全面,藏族舞蹈的歷史很悠久,它很早就有了宮廷舞,經過歷代的傳承,已經很完善了,這樣才能讓達官貴族們享受。破藏族舞很難,它太完善了。所以我不想過早地介入,還需要再積累一段時間。 益蟲:《出走》採用了大量蒙古族舞蹈語匯,但它是以當代舞的身份參加了某些比賽,你能為我們解釋一下嗎? 萬瑪尖措:其實不是當代舞,上次“荷花杯”精品晚會把《出走》放在現代舞里,有些又把我們放在當代舞里,也就是說舞種上很難定度。但里面的很多素材都是蒙古族舞的,可能是用了現代舞的技法,比如地面的動作處理,比如節奏上和空間的轉換上,民間舞很少有虛實的空間對比,一般是一個場面。另外,無音樂的處理同虛幻空間的對照。有人說原素不像民間舞也不是現代舞,其實就是民間舞的原素,只不過我給它破成了4個節奏,進行四種不同的處理。關鍵是現代意識在作品中有足夠的體現。 益蟲:你怎么看這次比賽演員和編創的整體水平。 萬瑪尖措:我先說編創,我實在是覺得整體水平同其他藝術門類或同國外的發展現狀,差距還很大。我不是單說民間舞。整個的創作氛圍不理想,不能夠給予創作人員足夠的空間,新老交替得比較慢。這次“桃李杯”比賽全國很多地方都涌現出不少很好的演員,同前兩屆比起來是演員綜合水準比較高的一屆,但由於作品或其他某些原因沒能真正把好選手通過成績體現出來,其實是挺遺憾的。 益蟲:如果從地域上看,目前北京已成為一個全國的編創中心,我不十分清楚的是目前在京的編導能否做到彼此間不定期地進行各種形式上的交流。 萬瑪尖措:就我本人而言我比較注重這個,比如同舞院、軍藝包括地方上的一些合作過的編導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相互學習、探討和交流的機會,而且大部分編導會比較注重這個,這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自我充電。 益蟲:你認為目前民間舞創作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萬瑪尖措:創新。形式的創新很重要,但關鍵是觀念、意識和思維上的創新。也就是說先要解決“治本”的問題,才能談上標本兼治。 益蟲:那是什么在阻礙我們創新呢? 萬瑪尖措:兩方面,一個是編導自身的問題,積累不夠,對博大精深的民族底蘊和民族歷史不求甚解,對豐富的各民族舞蹈語匯只停留在取“形”而舍“神”和“義”上;再有就是前面提到的民間舞創作的氛圍不夠理想,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太多。有了這兩條,意識形態上的創新就很難做到。 益蟲:你瞭解國外的民間舞蹈的發展情況嗎?他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萬馬尖措:我瞭解了一些,比如1993、94年我曾看過美國的一部《生命有靈》的舞劇,是一部關於印弟安民族的舞劇,它幾乎沒有改變任何印弟安人的舞蹈動作,音樂也是原原本本的古老的印弟安人的音樂,但是,最重要的是他把印弟安人的民族精神、性格和舞臺呈現進行現代化了,這就容易被現代觀眾接受,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感受中,你會感動會銘記。不像很多舞劇或舞蹈做得很漂亮,可是除了滿目浮華的一個虛幻的景象外,你根本記不住別的東西。所以說一定要展現民族的精髓和文化,創新要從這一點做起,而不是做皮毛功夫。 益蟲:有的編導持這樣一種態度:民間舞不必要一定是原生態的或一定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做文章,你會不會覺得這個說法有偏激的一面? 萬瑪尖措:應該這樣看,就像古典舞,有人完全按照音樂編動作,也有編導把音樂只當成背景完全不理會節奏的需要,這只是不同的編導技法。民間舞創作可以有不同的做法,給人以空間去嘗試,不必所有人都這么做,或不能這么做,解放思想觀念對於藝術創新是必不可少的,這也藝術發展多元化的一個必然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