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論壇在國家大劇院藝術資料中心舉行。作為本屆芭蕾大賽的重要組成部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西班牙等國的芭蕾舞專家、芭蕾明星齊聚一堂,就“芭蕾舞比賽現狀”及“芭蕾舞的基本訓練”兩大議題展開了深入、細致的研討。本屆大賽組委會副主席、國家大劇院舞蹈藝術總監趙汝蘅表示,想要通過論壇的形式聽取各方見,“一方面看看我們通過這次比賽能夠得到什么,又能給大家帶來什么;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通過論壇深入了解世界上芭蕾教育的發展傾向”。 回溯國際芭蕾舞比賽的歷史,古典組評委主席、芬蘭赫爾辛基國際芭蕾舞比賽組委會主席、芬蘭舞蹈家聯合會名譽主席多麗絲・雷恩介紹說,最早在瓦爾納很多人因為熱愛芭蕾舞聚在一起,展示個人舞技,“一開始并不是比賽,后來漸漸有了競爭,便產生了芭蕾舞比賽。通過比賽我們傳播更多的信息,讓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其中,也給了他們一個向公眾展示才華的平臺”。 中國著名舞蹈編導肖蘇華說:“這是一個提供給所有人全面交流的平臺,這個平臺不僅包括表演、教學,排練者、編舞,也包括和熟悉或不熟悉古典芭蕾舞的觀眾交流的過程。”同時,他也指出,目前存在對技術的重視遠遠超過對藝術的重視及芭蕾比賽日益商業化兩大問題。“技術好的舞者固然優秀,而感情細膩、藝術修養高的舞者也應鼓勵。我不排斥芭蕾舞比賽商業化,但據我了解有些比賽就變成了狩獵場,就是很多經紀人、舞蹈團團長或一些其他人來狩獵。商業只能是比賽的附屬品,而不應該是它的目的。” 多位專家均提到,很多年輕舞者希望跳舞能使他們一舉成名。英國皇家芭蕾舞團首席女演員塔瑪拉・羅赫說道:“跳舞是因為我們從內心里需要它,人類有通過舞蹈表達自己的需求。實際上舞蹈可以給我們打開一個全新的、充滿潛力的世界,可以從各個層次提高個人能力。”對此,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辛麗麗卻很理解:“以前我們是獻身于芭蕾,現在芭蕾是很多舞者的事業和工作,他們要靠這項技能養活自己,不商業都很難。” 對于芭蕾舞的訓練問題,塔瑪拉・羅赫的發言感性與哲理兼具,她認為今天的芭蕾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舞蹈動作,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價值觀。“他們不僅是在學習旋轉,還要學習音樂、哲學、歷史、詩歌等,我們必須擴展他們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才華,激發他們的想象,這樣才能培養他們成為真正的藝術家,也成為真正的舞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