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幾近周折,經常處于爭議乃至批評的漩渦中,在曲曲折折中創編了30多部大型舞劇,正式上演的有19部。生性豁達,按她自己的話說,是“難得聰明”“絕對糊涂”。這就是著名舞劇編導舒巧。 文如其人書即其事。舒巧老師的自傳《今生另世》在歷經了9年的重重困難,幾經周折后終于出版了。毋庸多言,這位演員生涯與創作生涯幾乎同步的藝術家,以其眾多的舞劇作品為舞蹈界積累了豐厚的創作經驗并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提起舒巧,自然就會聯想到舞劇《小刀會》《奔月》《岳飛》《畫皮》《玉卿嫂》《胭脂扣》《三毛》……她的作品構思巧妙、筆觸細膩,尤其擅長將復雜的故事情節化明了的舞段,就算不知道故事人物的關系,也能看得明明白白,刻畫出豐富復雜的人物心理。 初見舒巧老師,她已經70開外,沙啞的女中音,但聲音響亮,孩子般的笑容,非常純樸。生活中的舒老師有著典型藝術家的性格,單純認真認死理,又大大咧咧,從而形成了書中我最愛看的文字風格——幽默詼諧又不失犀利。從小時候學舞的故事到成為演員的經歷,從轉編舞蹈的成長過程到駕輕就熟地編排舞劇……一段段往事,娓娓道來,真實地展現了舒巧老師創作舞劇的一生,以及在舞劇創作中的酸甜苦辣,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 從1982年的舞劇《岳飛》到1995年的舞劇《三毛》,舒巧老師在“寫人”上實現了囿于客觀的拘束到直抒胸臆的自由。她認為,作為舞蹈編導,應該具有一顆純真的心——如此才能具有敏銳的觸覺,還應該盡量豐富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對每一部舞劇都要重新下功夫,每一部舞劇都是一個新課題、新閱歷。當年,無論是創作歷史題材舞劇《岳飛》,還是文學改編的舞劇《停車暫借問》以及《三毛》,她都做了大量的資料研究,對舒巧老師來說,作品的好壞并不在于別人的評價,若她自己覺得不好,那別人無論怎么說好,也是不好;若她自己覺得好,那別人再說不好,也是好的。一個藝術家的自信,絕不在口頭的狂妄之語,而是用作品說話。 她認為舞劇不是為了展示服裝、炫耀技巧、炫耀高科技。在舞劇中,舞為劇服務,而劇是為了寫人,寫人是要寫人的情感和思想,用舞蹈揭示人的情感和思想。簡言之,舞蹈創作要緊緊圍繞結構和語言兩個要素來進行,結構完成了,對于作品的樣式、表達能力以及風格起決定作用;舒巧老師的作品動作設計完全是圍繞作品內容、人物情感而合理展開,作品取材、形象選擇、結構方式都與眾不同。什么樣的人物呈現什么樣的動作特質,無論是傳統的《奔月》或《畫皮》,還是現代的《黃土地》《玉卿嫂》或《停車暫借問》,無不閃現著內容創新、形式合理、動作合情的光芒,尤其形式高度的個性凝練,使作品既脫穎而出又避開了抄襲之嫌。憑著天生的藝術才情、多年的實踐以及對藝術本質的正確認知,舒巧老師的作品摒棄了傳統的非紅即白的套路樣式,每一部直指人性深處真實的狀態,作品中的情感表現更是率性、真誠、可信和激越。 《今生另世》的出版打破了以往傳統自傳的形式,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舒巧老師一生的故事。她的筆觸既是詩意的,又是凝重的,在字里行間找尋著她的心靈世界。 |
適合我們年輕人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