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蹈大賽在貴州國際會議中心劇場舉行了首場決賽。舞臺上,夢幻般的燈光、絢麗的服飾、各具特色的精彩舞蹈,讓觀眾在盡情地欣賞中幾乎忘掉了這是一場比賽。 昨晚的15個參賽節目來自北京、湖北、廣西、內蒙古、寧夏、四川、遼寧、福建、云南等省、市、自治區,其中包括了回族、蒙族、傣族、土家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舞蹈。作品反映出各民族傳統的文化習俗和精神氣質,以肢體語言表現了愛情、耕種、豐收、紡織、狩獵等種種場景,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憧憬與追求。而不少節目在民族舞蹈語匯上打破了傳統模式,充滿創新意識,呈現出民族民間舞的新面貌。 比賽在來自寧夏銀川市的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表演的回族群舞《攪團團》中拉開帷幕,舞者手中的大碗,似乎盛滿了對生活的愛,優美的舞蹈,更攪動起觀眾的熱情;湖北省民族歌舞團表演的群舞《土家阿哥苗家妹》,歡快熱情,表現出生活的美好和土、苗文化的精、氣、神;西南民族大學表演的彝族舞蹈《珞惹月》神秘浪漫,展現出彝鄉的如詩如畫;云南紅河州歌舞團表演的群舞《夏日里的滴滴調》詼諧幽默,充滿童趣,生動地描繪出哈尼族小姑娘活潑可愛的形象;而來自北方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的另一支參賽舞蹈——男子群舞《星月璀璨》則以新穎別致的舞蹈語匯,表現出一種從容與力量…… 月光下,微風輕拂,竹影婆娑,一位美麗的傣家少女,在搖曳的竹影中翩翩起舞,曼妙的舞姿,讓美景更加醉人……來自上海歌舞團的鄧韻表演的獨舞《月光下的鳳尾竹》,曾在第九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獲得民族民間舞類別的二等獎,此次在荷花獎的舞臺上,她再次用舞蹈把觀眾帶進了旖旎迷人的西雙版納。 蒙族舞蹈歷來以其鮮明的色彩與個性深受廣大觀眾青睞,此次由內蒙古歌舞劇院的演員們表演的群舞《盅·碗·筷》展示出蒙族舞獨特而豐富的語匯。舞蹈既表現出蒙族女子的柔美,也表現出蒙族男子的豪放,音樂伴奏中蒙古族獨有的神奇的“呼麥”唱法,讓舞蹈散發出更加濃郁的北方草原風情。 提到“泥人張”,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天津,在昨晚的比賽中,天津歌舞劇院的兩位演員帶來了雙人舞《泥人的事》。舞者以肢體語言,賦予了泥人這種民間工藝生命與愛情。舞蹈濃濃的民族味與“天津味”,讓觀眾難以忘懷。 |
誰知道在哪里能看到這個比賽嗎?好想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