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中國歌劇舞劇院舞蹈家兼編導、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陳愛蓮現身宜賓市政廣場,參加“紅樓夢”杯宜賓市首屆“明日之星”選拔賽啟動儀式。接受了晚報記者專訪,陳愛蓮展示了她從藝60年的旖旎人生。 踏著優美輕緩的音樂,時而輕云般慢移,時而旋風般疾轉,忽而側身垂睫,一回眸一轉睛,滿臉的嬌憨……宜賓市首屆“明日之星”選拔賽啟動儀式上,身段妙曼的陳愛蓮翩翩起舞,贏來滿堂喝彩。 陳愛蓮從1957年起,先后主演了諸多舞劇,成為中國主演舞劇最多的舞蹈家。1981年,她在民族舞劇《紅樓夢》中首次扮演了林黛玉,成功塑造了大家所熟悉的“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林黛玉,僅此劇就上演500余場。 “再優美的舞蹈動作如果沒有文化內涵亦蒼白如紙,看后就像過眼云煙,空洞而乏味。”對舞蹈陳愛蓮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中國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舞蹈的動作意蘊、人物性格、表現規則和審美趣味與中國傳統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舞劇《紅樓夢》拼的是文化,需要把文化和肢體二者結合兼顧,才能舞出中國文化特色的舞蹈。 從60年前第一次對著鏡子伸展身體一直到今天,陳愛蓮一直活躍在舞臺上,在她看來,舞蹈絕不是吃“青春飯”。 “舞蹈作品中有豐富的內涵,它們不是靠一些動作技巧就能簡單表達出來的,而需要深入的理解和體悟,當有了一些人生的閱歷之后,舞者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更多富有內涵的東西,才能舉手投足之間就能得到全面的呈現。陳愛蓮認為,一個舞蹈演員真正懂得跳舞應該是二十多歲將近三十歲的時候,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越來越會跳舞,舞蹈絕不是吃青春飯。目前社會上對舞蹈的一些不正確甚至是不健康的認識,都對舞蹈事業的發展極其有害,也助長了一些文藝節目走向庸俗化的風氣,舞蹈需要沉下心來研究藝術,急功近利不可取。 陳愛蓮說自己“好命”,遇上了文化大繁榮的好時代。 從12歲開始學習中國舞到22歲在國際舞蹈大賽上獨獲四枚獎牌,這個紀錄至今無人打破,“東方舞蹈女神”的說法從此不脛而走;從改革開放后創辦了建國后第一個私人舞團,全國各地到處“跑碼頭”,之后又開設了第一所私人舞蹈學校……陳愛蓮被人冠以舞蹈藝術家、舞蹈教育家、舞蹈企業家。對于這三種身份界定,她卻更愿意被人稱為舞蹈藝術家和教育家。 陳愛蓮對于“紅樓夢”杯宜賓市首屆“明日之星”選拔賽在宜賓的啟動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她說,作為舞蹈藝術家、舞蹈教育家有責任把中國古典舞藝術發揚光大,通過挖掘和培養好的舞蹈人才,才能夠把優秀文化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