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http://www.qihuys166.com/article-20938-1.html 從今年的新春演出季開始,國家大劇院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板塊——中國舞蹈名家名作系列演出。該系列邀請到了一批具有相當藝術水準、反映當今中國舞壇創作實力的作品和藝術家,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內,集中上演4臺10余場中國民族民間舞蹈作品。 該系列演出在1至2月已經上演了《國家大劇院2012年中國舞蹈明星名作薈萃》,以及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歌舞詩劇《四美圖》兩臺作品。在接下來的2至3月中,則將集中展示各地方院團的舞劇精品,演出包括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的《三家巷》、河南鄭州舞劇院的《水月洛神》、山西華晉舞劇團的《粉墨春秋》以及成都軍區戰旗文工團的《英雄格薩爾》。特別是其中《三家巷》《水月洛神》兩部作品,均是2011年“荷花杯”全國舞蹈大賽舞劇金獎獲獎作品。這4部作品均是首演于兩年以內的最新力作,可以說是對近年中國舞蹈發展、實力與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演出時值“兩會”期間,屆時大江南北的舞蹈藝術家們精湛的演繹,將成為北京舞臺上一道亮麗的風景。 這4部作品都有著昂揚向上的主題,同時又都以文學名著為基礎。《三家巷》根據著名作家歐陽山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回溯漸漸遠去的革命激情,帶領人們重溫歷史、守望信仰;《水月洛神》將中國古典文學名篇《洛神賦》《七步詩》進行重新解讀,再現了古人對于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粉墨春秋》的編劇是曾創作過《霸王別姬》《青蛇》等知名小說的香港作家李碧華,作品以幾經沉浮終成大業的故事,激勵著年輕一代艱苦創業、百折不撓;《英雄格薩爾》用舞蹈復活了被譽為“東方荷馬史詩”的《格薩爾王傳》,通過舞蹈解讀了無私博愛、心懷天下的大愛情懷。 同時,在這些作品中也展示了濃厚的地域特色。如廣州的特色建筑、除夕花市的市井風貌、荔枝灣湖畔乞巧夜;河南的洛神傳說、中原服飾、漢磚墻;山西的各類地方戲曲、蒲劇中男性穿上蹺鞋演繹的“三寸金蓮”;藏族的馬頭鼓、牛角琴、馬鞭舞等等都將有所呈現。 這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的作品,是眾多藝術名家精心耕耘的豐碩成果。這4部作品的創作陣容匯集了陳維亞、馮雙白、李碧華、張千一、高廣健、沙曉嵐、方鳴、凌麥青等名家大腕,在演員方面也集合了很多在國際國內屢獲大獎的優秀青年舞蹈家,如黃豆豆、王迪、汪子涵等。他們的創作和演出不僅成為藝術質量的有力保證,更成為促進演出市場化運作的有力號召。 國家大劇院演出部部長李志祥在談到中國舞蹈名家名作系列演出時說:“國家大劇院一直以來都具有一種使命感,我們不僅要大力開展劇目生產、引進國際優秀舞臺藝術,同時要搭建一個展示國內藝術的最大平臺,始終如一地扶植民族經典藝術、推廣本土優秀作品,以此來推動中國的藝術生產。即將召開的‘兩會’是十七屆六中全會之后的第一個‘兩會’,我們選擇在這個時間點上演各地方院團的精品力作,也正是想以此為一個縮影,通過我們的舞臺來展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豐碩成果。” 據悉,該系列演出將作為國家大劇院的品牌性演出,在今后持續地舉辦下去,源源不斷地“推新劇、推好劇”,將中國舞蹈的精品力作和最新發展通過這個國際化的平臺展示給中國觀眾和世界舞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