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校園集體舞藝術指導、北京舞蹈學院教授潘志濤做客湖北藝術職業學院,與學生暢談“從楊麗萍談中國民族民間舞”時如是說。針對外界對中小學生跳校園集體舞可能導致學生早戀的質疑,他說:“學生不跳集體舞就不早戀了?” 談到楊麗萍,潘志濤教授說,以前有領導讓北京舞蹈學院也爭取培養出一個楊麗萍,他明確回答:“我們舞蹈學院培養不出來楊麗萍。” 楊麗萍以“孔雀舞”聞名,從小酷愛舞蹈的她,沒有進過任何舞蹈學校,然而她憑借著驚人的舞蹈天賦,于1971年從村寨進入西雙版納州歌舞團。 為什么會這樣?潘志濤說,“楊麗萍本身有這樣的天賦,加之自身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她。”他認為楊麗萍的成功對今天的舞蹈教育有借鑒意義,舞蹈作為一種藝術,只適合少數人,少數具備天賦的人。 他告誡目前熱衷從小進行舞蹈培優的家長:舞蹈作為一種素質是人人可以學,但作為一種藝術只適合少數人,而且搞專業最好在12歲之后,不宜太早。 2007年,教育部在中小學推廣學生集體舞,引發外界熱議,有人表示跳集體舞難免發生男女生手拉手的情況,擔心這樣容易導致學生早戀。 “學生不跳集體舞就不早戀了?”昨日,潘教授如此回應,沒用校園集體舞更容易早戀。相反,他認為,跳集體舞有利于防止中學生早戀,“中學階段正是學生情竇初開的時候,男女生之間充滿好奇心,但跳集體舞后,他們之間相互牽過手,可以減少這樣的好奇心。” 潘教授表示,目前推廣校園集體舞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很多學校只重視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的素質培養和身體鍛煉,“校園集體舞每天一個小時活動時間,卻常常被占用拿來抓學生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