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窗外的大雪,思雪之情油然而生。雪是冬季的寵兒,今年卻不期而至。雪壓紅楓層林染,空嘆艷陽鎖深秋。原本一個秋高氣爽的艷陽天,一夜間卻白了少年頭,不免讓人感到有些婉惜。 寫雪、詠雪無數,有紅樓佳人賞雪的閑情怡致;有劉備瑞雪二顧諸葛亮的儒雅;有為竇娥冤申冤的六月雪; 然而以雪來描述悲情的,莫過于“林沖風雪夜上梁山”的一場漫天大雪,令人倍感凄涼悲憤。我喜歡看李少春演的“林沖雪夜上梁山”,那婑婉、凄涼、悲壯的唱腔感動了我,悲從心底生,以致久久不能忘懷,時至今日還經常聽聽“大雪飄撲人面”的唱段。 也許是無獨有偶,這次CCTV舞蹈大賽,也是我喜愛之最,而其中孫科表演的“逼上梁山”古典舞,使我聯想到京劇“林沖雪夜上梁山”的凄涼。然而“逼上梁山”更舞出了林沖又一番的滿懷壯志空悲切的悲壯之情,把京劇唱腔的那種凄涼,悲憤在舞中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京劇“林沖雪夜上梁山”,一開始就以景抒情,“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彤云低鎖山河暗,疏林冷落盡凋殘”,一下子把人們帶到了那凄冷的夜晚,此時的林沖已是心力憔粹,有家不能歸,有志不能酬,只有“望家鄉去路遠,滿懷激憤問蒼天”,那一聲緊似一聲的問蒼天是摳心瀝血的呼喚,“問蒼天,萬里關山何時返;問蒼天,缺月兒何時得團圓;問蒼天,何日里重揮三尺劍”。最后那“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權奸,有口難言”。把林沖的萬般委曲、無奈、凄涼、悲憤推向一個極致,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官逼民反,林沖被逼上梁山。 舞蹈“逼上梁山”,是北京舞蹈學院胡巖編導,孫科表演的。這與京劇“林沖雪夜上梁山”相比,則重點表現了林沖被逼上梁山的壯舉,少了那些凄涼更多了些悲壯和豪情。編導抓住了這“逼”和“上”兩個字,抓住了古典舞 的“古”和“戲劇化”,運用了大量高超的舞蹈語匯和高度精煉的戲劇語言,來描述林沖“逼上梁山”的過程。舞者則通過形象,氣質,眼神、化妝來刻畫人物,通過他的面部表情我們看到了林沖內心的那種悲憤,那種激憤;還有他的技巧運用、高難度的閃轉騰挪,接連的單腿轉、掃嘡接旋子360、側空翻360,都使舞蹈中的跳躍、翻轉技術錦上添花,達到爐火純青、美輪美奐的地步;尤其是那個在高空的“云門大卷”,創造出瞬間掛住的奇觀,使人感到悲憤之極,悲壯之舉大有一步登天的感覺。演員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突出地表現了林沖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被“逼”而“上”梁山,把這八十萬禁軍教頭演釋得維妙維肖,更將林沖這位古代英雄形象塑造得高大威武、光彩照人?!氨粕狭荷健辈焕楣诺湮柚敿庵?。 其實,京劇和舞蹈只是不同的兩個藝術門類,在藝術上還是異曲同工的。聽了京劇“林沖雪夜上梁山”,又看了舞蹈“逼上梁山”,使我感覺到這好像是一脈相承,京劇側重于林沖的無奈和凄涼,而舞蹈則側重于林沖的悲憤和悲壯,這樣才形成一個完整的被逼而上,這簡直就是個姐妹篇。 我們說藝無止境,藝術總是有遺憾的。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是由編導、表演、音樂、舞美組成,經過這四度的創作,才使作品更臻完美。我們試想舞蹈“逼上梁山”,能在舞美上加點彩,在背景上一開始就來個大雪飄,加重舞蹈的一種凄涼美感,情景交融還原于原作的本色,進而把林沖在那種萬般無奈,叫天天不應的情景中,更加突出“逼上”的戲劇反差效果,那豈不是更加讓人入情、入景、入戲。不過,我也注意到了,從舞蹈比賽開始到結束,不管是表演什么舞,那個背景上的星星點點和一個大的“舞”字始終沒變,或許大賽意圖只重于“舞”吧。不過,我想作為藝術還是力求完美少一點遺憾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