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教授中國民族民間舞典型傳統 6月13日,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系主任高度教授在舞院604教室為學生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別開生面的中國民族民間舞典型傳統大師課。 在課堂上,高度教授強調了兩點:一是“傳統”,即是保持原有的民族民間舞的曲調、形式和動態;二是著重強調了“典型性”,抓住中國民族民間舞典型的“風格性”。在理論上為學生們區分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與芭蕾舞基礎性“擦地”練習的不同,以青海藏族舞蹈為示例,并與蒙古族族、維吾爾族族、傣族、朝鮮族和漢族舞蹈安徽花鼓燈、東北秧歌等進行多角度的拓展和對比。 高度教授還提出了“根”的重要性,抓住所有中國民族民間舞舞種風格都產生于腳下的特點,讓學生們注意“腳下生根”,并結合藏族舞蹈傳統組合“阿烏耶”對學生們進行各個民族跳舞時的聲音訓練,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富有激情。隨著激昂的鼓聲響起,高度教授和學生們全情投入,大汗淋漓,歡聲笑語,享受著翱翔于中國傳統民間舞蹈世界給他們帶來的快感。高度教授按照傳統、典型的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動作運動軌跡,注重在同一個動機中、在空間和調度的變換中,發揮學生們的自創性,循序漸進,增大動作的幅度的同時也加快動作的速度,將中國傳統典型民族民間舞詮釋的淋漓盡致,為我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大師課。 高度教授不斷鼓勵學生去激發自我的潛力,積極探尋自己對于元素動作的自發性和自創性,這里不僅僅是我院學生學習傳統舞蹈文化的課堂,更是中外選手相互學習、交流經驗難得可貴的平臺。 王偉教授中國古典舞身韻 在同學們熱切的期待中,本屆邀請賽執行委員會委員北京舞蹈學院副院長王偉教授的中國古典舞身韻課開始了。王偉教授課堂授課方式特色鮮明,內容獨特充實,深得學生們的歡迎。本次國芭邀請賽教授大師課,她依舊平易近人,整個課堂氣氛亦如舞院平時課堂一樣輕松愉快。 王偉教授分單元授課,向來自國內外的參賽選手分別介紹中國古典舞身韻中“手、呼吸、步”的運用和延展,并通過這幾項基本元素的連接將舞蹈真正轉化為語言。她強調人體的運動是永恒的,只要運動就會產生相應的語言,因此“身韻”本身就是身體的語言,需要舞者曉暢通達的表現出來。我們只有將身心內外統一,才能將舞蹈的意圖和情緒表達的淋漓盡致。王偉教授上力求通過品讀中國古典舞的發展歷程、中國古典舞身韻在其中產生的作用,體會身韻教學的具體教材和方法,了解身韻的價值意義。 課堂上王偉教授不時地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引導著同學們,在做“擺扣步”的時候,有的同學做的不穩重,她就做出夸張模仿,同學們深感她幽默形象的同時也被老師這種忘我的藝術態度感動著。王偉教授對藝術的領悟力和感染力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一刻,她說我是一朵花,我就是一朵盛開的花;她說我是嬌羞的少女,我就是含情脈脈,欲言又止的少女……在場所有同學感同身受。 說起芭蕾舞演員的“古典身韻”訓練,王偉教授認為無論是從專業的融通上還是從文化的傳播上,都很有必要。古典舞最初建立是沿用芭蕾的體系,近60年來古典舞發展迅速,如今已經可以“反哺”芭蕾了。因為身韻提供了一些松弛的訓練方式,可以在芭蕾中加入中國文化“內斂、含蓄”的意蘊。 大師工作坊系列之——蔣齊 蔣齊早期在銀川舞蹈學校和北京舞蹈學院接受訓練,并獲得猶他大學芭蕾舞系藝術學士和藝術碩士學位。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他曾在中國歌舞團和中國中央芭蕾舞團工作,并在音樂舞蹈史詩影片“中國革命之歌”中擔任主角。1985年,蔣齊到達美國,并繼續在曾經學習美國芭蕾舞技巧的喬佛瑞芭蕾舞學校接受訓練。在與喬佛瑞芭蕾舞團和崔拉莎普舞團短暫的合作后,1986年,蔣齊加入西部芭蕾舞團,成為一名獨舞演員。1988年,他晉升為首席演員,擔任該團幾乎所有經典曲目的主演,同時也主演了眾多當代編舞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巴蘭欽(Balanchine),阿什頓(Ashton),都鐸(Tudor),弗西斯(Forsythe),卡里帕羅麗(Caniparoli)等等。2000年,蔣齊擔任西部芭蕾舞團的芭蕾舞教練。2001年,他加入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舞蹈系,擔任助理教授,2005年,晉升為副教授,2011年,晉升為教授。作為一名客座藝術家,他經常參加眾多芭蕾舞團的演出,為其編舞并教授高級研修班,其中包括香港芭蕾舞團,太平洋西北芭蕾舞團,辛辛那提芭蕾舞團,塔爾薩芭蕾舞團,路易斯維爾芭蕾舞團,梅特芭蕾舞團,新加坡舞蹈劇場,日本佐藤壽子芭蕾舞團,天津芭蕾舞團,廣州芭蕾舞團,蘇州芭蕾舞團,猶他區域芭蕾舞團,猶他州芭蕾舞團,喬佛瑞芭蕾舞學校和香港王仁曼芭蕾舞學校。1980年,蔣齊在全國舞蹈大賽中獲獎;2005年至2010年,獲國家藝術基金會編舞藝術卓越獎;2008年,榮獲荷花杯全國舞蹈大賽編舞獎;2011年,榮獲猶他大學杰出校友獎。2010年,蔣齊擔任中央電視臺CCTV電視紀錄片“華人世界-我在美國跳芭蕾”的主角。現在,蔣齊是紐約舞動中國舞團(Dance China NY)的藝術總監。 課程簡介 該課程專為芭蕾舞專業學生設計,并只對該專業學生開放。年輕舞者應當知道怎樣才能在一個專業的芭蕾舞團立足,其中包括良好的身形,出眾的協調能力,扎實的專業技能和樂感。在進入專業芭蕾舞團之前,年輕舞者應當接受全面的訓練。對年輕舞者來說,掌握古典芭蕾舞技巧是完整的舞蹈教育的基礎。同時,這也是身體,心靈和精神持續成長的體驗。但是,理解舞蹈藝術技術層面的知識只是一個開始。年輕舞者應當發掘一些其他層面的東西,例如,舞蹈和音樂的歷史和發展,不同文化風格的賞析。 課程目標 1 基本功的訓練。包括站姿,把桿,腳位及如何用腳的訓練。 2 訓練如何分布重量,傳遞面部表情,放置骨盆、軀干、頭和手臂。 3 通過多種動作合理組合來強化技巧,其中包括傳統的重心轉移,旋轉,小跳和大跳。 教學目的 1 通過展現思辨能力,讓學生明白芭蕾舞基本功和不同芭蕾舞風格在結構上,歷史上和舞蹈上的不同含義。 2 在上課期間,通過聽講課,觀摩同伴的舞蹈表現,學習如何進行有效地交流。 3 通過健康的身體和敏捷的思維展現良好的社會責任。能夠禮貌地與教授和同伴密切合作。 4 展示知識整合的能力。通過不斷學習新的組合動作,提高音樂表演,藝術鑒賞的能力,夯實舞蹈技能,以訓練敏捷的思維,使學生能夠從舞蹈學科的角度進行審慎,嚴謹的分析。 5 運用在芭蕾舞訓練中對結構,紀律及尊重傳統的觀念的培養,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個人行為準則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這也將使他們的職業生涯和日常生活從中受益。 技能和學習策略 運用傳統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的舞蹈技能,藝術展現力和體力。讓年輕舞者學習了解主要芭蕾舞訓練體系豐富的語言及風格上的差異。 大師工作坊系列之——凱文韋恩 現代舞技巧課 課程運動量大、動作密集,時常強調技巧的要點以達到動作的美感。課程鼓勵學生挑戰極限,做出超乎想象的高難度動作。 凱文韋恩以控制理論為基礎的地板練習不同于傳統的扶把練習,它會顯著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這個課程不考慮風格流派,只強調速度、重心轉移、樂感、動作的轉換、變化幅度和動作的清晰度。 課程將教授學生一大段動作爆發力強、變化多的舞句,旨在帶領學生感受控制和釋放的不同感覺,同時鼓勵學生探尋自己對于不同動作獨到的想法與觀點。 大師工作坊系列之——王玫 大師班課程 此次大師班課以基訓課為主,又以基訓課最為基礎的呼吸、力量與意識三個部分組成,其特點是簡化組合難度,訓練重點放在意識對動作的體察與觀照中,感受及理解身體運動的規律。 分為四個部分: 一、呼吸 基礎的呼吸 變化的呼吸 二、力量 漸變的力量 瞬變的力量 三、意識 動作的路線 動作的末梢 四、綜合組合 通過相對完整的組合,帶入并再運用以上學習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