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12“北京舞蹈雙周——焦點觀摩”的節目之一,來自美國三藩市的歐博琳舞蹈團Oberlin Dance Collective將于7月27日(星期五)晚演出于解放軍歌劇院。演出的舞碼名為《長風破浪》,聽起來氣勢十足,其實是由三段輕松幽默的舞蹈組成,主題是關于人們如何看待今天男性和女性的形象,以或詼諧、或浪漫的手法反思當今男女性別彼此交錯角力的社會狀態。 在中國的傳統里,男尊女卑的觀念由來已久,而西方的社交場合中,雖然大家嘴巴里說‘Lady first’(女士先請),可一切背后的大權,卻穩穩掌握在男士的手中。所以雖然東西方的文化有著巨大差異,可在對待男女性別的觀念上,卻又出奇地一致,甚至許多有關男人和女人的形象描繪,東方人和西方人是一拍即合,沒有任何異議,比如:中國人說‘男人流血不流淚’,美國人說‘Man don’t cry’,中國人貶抑有挑逗性的女士為‘狐貍精’,美國人稱煙視媚行的女士為‘Foxy lady’。 《長風破浪》的三段舞蹈名為:《不倒翁》、《水中呼息》及《長風破浪非溺水》,分別由舞團的兩位藝術總監KT·尼爾遜K. T. Nelson和布蘭德·魏Brenda Way創作。《不倒翁》描寫的是一個小伙子參加摔跤運動的情境,在運動中表現出不屈不撓的精神,面對挑戰時表現出剛勁的勇氣,但在強悍的外表下面,其實包裹著敏感脆弱的自尊和感情;《水中呼息》則描繪職場的兇險、社會的壓力、同輩的注視,女士們如何以致命的溫柔,把命運掌握在手;《乘風破浪非溺水》以漫不經意的手法,諷刺當今社會荒誕現象,特別是女士們從小到大依賴表面物質賦予的身份價值。三段舞蹈都輕松有趣,自然流暢,像三闋短篇詩歌,讓人回味無窮。 演出《長風破浪》的歐博琳舞蹈團,是當代美國西岸現代舞的中流砥柱。在我學習舞蹈的那個年代(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的紐約被視為世界的現代舞中心,整個美國的專業舞蹈發展也自然集中在紐約這一地區。四十年前,如果一個舞者告訴別人他在紐約跳舞,或一個舞團常駐紐約,便總有著高人一等的底氣。可是自八十年代之后,美國國家文化政策有所改變,大部分資源轉而投放在教育上。許多原本在紐約競爭得頭崩額裂的現代舞者,發現在全國各地的大學里有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各地的高等學院也紛紛設立舞蹈學系,吸引舞蹈名家離開紐約,遷移到其他城市進行教育、創作和演出。 位于俄亥俄州的歐博琳學院打從七十年代初(1971年),便由布蘭德·魏建立了歐博琳舞蹈團,成為紐約之外的重要現代舞力量,在1976年更從學院里獨立出來,搬到西岸的三藩市,跟東岸的紐約相抗衡。今天世界的現代舞格局有很大變化,紐約雖然仍有聲望,但以經不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現代舞殿堂,而可能歐洲、澳洲和亞洲有更多值得讓人注意和驚喜的現代舞團體;美國本土的現代舞,也從以前的集中于紐約,到如今分散到全國各地,其中的三藩市,更是無可爭議地成為眾多現代舞中心里的一個重要樞紐。 中國的現代舞發展已經有一段時日,每年中國觀眾也有機會觀看來自世界各地的現代舞演出,可是來自美國的現代舞團踏足中國大地,印象中卻出奇地少。從過去數年來的統計數字來看,中國的現代舞團到美國演出,要遠遠多于美國的現代舞團到中國演出,這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值得思考原因。不過,今年的“北京舞蹈雙周”終于迎來一個有代表性的高水平美國現代舞——歐博琳舞蹈團,觀眾可不要錯過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