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義來說,幼兒、少兒、少年都屬于兒童,兒童舞蹈的特點就是要抓住兒童的特征,即表現童心、捕捉童趣,突出兒童特點。這個階段的兒童包含著三個不同年齡段的群體,年齡偏小的群體屬幼兒,約3—6歲;年齡適中的小學生群體屬少兒,7—10歲;年齡偏大的初中學生、高中學生屬少年群體,約11—17歲。這三個年齡段的所有兒童,都應分享兒童舞蹈為他們營造的歡樂。但是,怎樣才能抓住他們每個年齡段的特征來編出適合他們的兒童舞蹈呢?這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的。從兒童舞蹈創作來講,兒童舞蹈就是要抓住童心,表現童趣,把握每一年齡段的兒童特點。 兒童舞蹈包括低齡兒童的幼兒舞蹈,學齡兒童的學童舞蹈和大齡兒童的舞蹈。對這三個層面的舞蹈,編導要視野寬闊,通觀全貌,以智慧、敏銳的目光放眼兒童的每段生活,通過他們不同的體能特征、思維特征,通過選材、構思和表現,恰如其分、形象有別地展現出來。 幼兒舞蹈的特點 幼兒成長的歷程,常常是從模仿開始的,尤其是學齡前的幼兒群體。從他們的語言到行為,從動作到形態,或模仿成人,或模仿動物,從中顯示他們的稚氣,袒露他們的純真和乖巧。發展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活躍他們的思維走向,是每個編導必須抓住的重點。作品《蘋果娃娃》、《小貓釣魚》就以擬人化手法,模仿蘋果、小魚、小貓的外形特征、動態特征和色彩特征,灌注以積極的思想喻意,使之既有幼兒生活依托,又有幼兒舞蹈形象,營造一種深入淺出的藝術氣氛。 《蘋果娃娃》以一群綠蘋果形的娃娃和一個大的紅蘋果娃娃的形象,形成鮮明的體形對比、色澤對比,作品蘊含小朋友之間要講友好、講團結、講謙虛的主題思想,生動地浮現在觀眾面前。《小貓釣魚》的編導運用反常規的藝術構思,把魚和貓本來處于"被動"和"主動"的關系做了";錯位";的處理,設定前者機敏聰明,后者懶饞貪睡的規定情景,改變魚和貓的關系為"主動"和"被動";的關系,最終小魚以它們的團結和智慧的力量把小貓釣起來。這個作品的成功告訴我們,逆向性的創作思維,往往孕育著不可多得的藝術出新。《過家家》也是幼兒模仿大人的生活寫照,通過生動的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孩子們喜歡模仿成人的特點。 少兒的生活比幼兒更多姿多彩,思想更活躍,求知更迫切,想象更豐富。這個年齡的兒童生活是編導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少兒和幼兒的舞蹈一樣,都灌注著兒童的童心、童趣、童樂,點燃這片純真而美麗的兒童天地,讓兒童舞蹈更風光。作品《課間》真實描繪了他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勃發向上的思想風貌:一陣鈴響,孩子們蜂擁前至,頓時,空曠的操場上歡聲四起,笑聲不絕。這邊放飛航模,追蹤射擊游戲,那邊是小兔與綿羊同樂的情景;女童玩石頭、剪刀、布,男孩子耍拐腿相撞,呈現一片歡樂的兒童樂園情景,進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正當歡樂的聲浪此起彼伏時,一個男孩手捧書本,發出響亮的朗讀聲,小朋友們先一愣,隨后便一擁而上奪下書本,將其融人游樂的群體,這個細節的描寫,表現出這是一個親密、團結的活潑班集體,也展現了他們的學習存在太大的負重現象。而另一個舞蹈《踢踏十分》,表現下課鈴響后,同學們沖出教室,一起來到室外跳起踢踏舞,輕松、活潑、熱烈的歡快節奏,給人們帶來了藝術享受,感受到學生的青春活力,同時也描繪了兒童生活的多姿多彩以及健康成長、勃發向上的思想風貌。 少年群體的舞蹈特點 年齡偏大的兒童屬初中及高中的少年,他們從少兒走向成熟,在形體、生理、功課等方面都有一個大的轉變。大齡兒童的外形與成人相差無幾,在生活上處在朦朧的階段,而更重要的是學習上的負重,常常使他們身不由己。編導們要跨越障礙,突破"禁區",展現少年兒童的特有的思想情感,人生追求和個性特征。如中學生舞蹈《花裙子飄起來》,就展示了少女們愛美、活潑的熱情場面,從深層上展露少年兒童純凈美好的心靈,它沖破了"成人化"的束縛,展現出一種青春風貌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形象地釋放出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的風采。 抓住年齡階段的特點創作 要把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作為創作的對象,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了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加速成長的特點,了解他們充滿激情、活潑向上、富有朝氣的同時,又經受著種種的困惑、矛盾和挑戰,以及他們渴望友 誼、追求獨立、反抗權威的心理。中學生的舞蹈也可以圍繞青春期教育進行創作。由于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階段,生理上迅速成長,使得他們的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蕩,對異性交往充滿好奇。我們可以通過舞蹈的方式為中學生創造正常的氣氛,鼓勵男女同學廣泛的交往,有利于他們社會價值的獲得以及人格的健康發展。兒童舞蹈三個階段的創編教育和藝術教育可以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