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網(wǎng)9月13日綜合報道】編者按: 最美是孔雀 天晴,陽光好,微風悉悉索索地掠過荷花池,一大群孔雀在肆虐地炫耀,他們最好的生命。他們慢慢地展開尾巴,光線從尾巴上一點點嘎嘎地放射出來,尖叫聲如轟鳴。這,是讓楊麗萍最目眩的情景,“人類從來沒有像孔雀開屏那樣美好的瞬間,那很美妙” 。 大概誰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孔雀成了楊麗萍的最愛,甚至誰也說不清楚什么時候,是孔雀成了楊麗萍?亦或是楊麗萍成了孔雀?她的身形、她的指尖、她的眉眼,甚至她的靈魂,她的心性都在歲月中,與孔雀交融在一起,有時甚至超脫。 41年前,楊麗萍13歲,因姣好的外形條件進入西雙版納歌舞團。8年后,她因主演大型民族舞劇《孔雀公主》榮獲云南省表演一等獎,隨后來到北京,被調(diào)入中央民族歌舞團。再7年,楊麗萍的獨舞《雀之靈》獲得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創(chuàng)作一等獎、表演第一名,自此,“孔雀”成為她的符號,她一生的追求。 有人請教她:為什么你能獲獎?她脫口而出:因為我沒有對手!“我和別人路子不一樣。別人都是正規(guī)科班,舞蹈學院出來;我是自己練。”楊麗萍說。 據(jù)說,她當時在團里,很不合規(guī)矩。她不愿意練成套地類似“芭蕾舞”的動作,她喜歡按自己的方式訓練。她白天睡覺,看各種錄影帶,晚上回到教室跳,而且一跳就是一個通宵。 當然,除了實打?qū)嵉摹翱嗑殹保谒膬?nèi)心深處還有一股神秘莫測地“癡狂”。“小時候,我奶奶在我手心上畫了一只眼睛。她告訴我,跳舞是與神對話。”她說。 于是,她回到了云南,一下子便扎進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原生態(tài)舞蹈的挖掘中,緊接著《云南映象》、《云南的響聲》等作品華麗誕生。直到2012年央視春晚,她憑舞蹈《雀之戀》,再次艷驚神州。 不過春晚落幕后,也有觀眾挑錯:自然界中的雌孔雀不長尾巴,更不能開屏。但楊麗萍說:“對!母孔雀的確不長尾巴,但是那怎么辦啊?我喜歡啊!我想跳啊!” 是的,就是憑著這份近乎有點專制獨裁般地“喜歡”,如今50多歲的楊麗萍會在不知不覺間變了模樣,那情境有媒體曾這樣描述過: 有那么一段時間,楊麗萍曾經(jīng)常躲在菩提樹后看孔雀散步,觀察它們怎么走路、抖肩,“它們是天生的舞蹈家”。尤其是孔雀落足的時候,腳部很有力,嚓嚓,像是踩在火盆上。楊麗萍忍不住了,邊說邊學,頓時,50多歲的她變了模樣。 最現(xiàn)實是生存 看了她的舞蹈,很多人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去形容那份純凈自然與渾然天成,于是冠她以“巫女”、“舞神”、“詩人”等諸多不食人間煙火味兒的詞匯,但現(xiàn)實中,楊麗萍也只是一個普通人——小的時候苦出身,長大后為了舞蹈的生存,為了賺錢,她要去拍廣告,要去見官。 1958年,楊麗萍出生在云南洱源,白族人。“文革”時,在農(nóng)場擔任領(lǐng)導的父親被揭發(fā)是地主后代后跑掉了,將4個兒女扔給了母親,而楊麗萍又是家中長女。于是,她很小就開始承擔家庭的重任。 “我6歲時,母親總把小四背到我后背上,而我最怕背的就是她,因為她比別的弟妹要胖得多,害我在喂豬和做飯時常常東倒西歪站不穩(wěn),村里人見到后說:‘哎呀,這是蠶豆背豌豆嘛。’”楊麗萍說。 不過,后來楊麗萍在回憶這段日子時,卻是怡然自得,“大自然,勞動,隨興起舞,苦什么苦?”她說。 2001年,《云南映象》的策劃不僅國內(nèi)舞蹈界不接受,也沒有投資者接受。于是楊麗萍決定:自己養(yǎng)活所有演員。她帶著親自挑選的演員,一直編排了兩年。 兩年來,可算是楊麗萍一生中最艱苦的日子,全團的經(jīng)費,都靠她四處拍廣告、走穴,“那時候拿起孔雀裙就出門,上午飛去晚上飛回來,10萬塊到手”。當時全團一個月伙食費4萬塊,楊麗萍演出一次,演員們就可以吃到三菜一湯,高興得很。 錢是解決了,可還有政府那一關(guān)——舞蹈審查。《云南映象》因“非典”停演后,楊麗萍就開始找機會重新開演,希望找政府支持。省里的宣傳部門來看過后,就要下四個節(jié)目。“天葬那一場,說婦女不能登神山,又說宗教題材不能演。包括前面所謂色情的打歌,全要下。”后來《云南的響聲》里,有老虎調(diào)情的戲,母老虎說:“管好你自己的雀。”雀是當?shù)厣称鞯目谡Z,也要刪。 但此時的楊麗萍,已經(jīng)學會與政府、媒體和商人打交道。“還是那句話,要清楚游戲的規(guī)則。比如跳舞,你必須吃飽了才能跳,這是肯定的。” 從第一次跳《雀之靈》獨舞,楊麗萍就非常清楚,如果想要買一條孔雀服,必須先掙到買孔雀服的錢,才可以去搞藝術(shù),而不是去埋怨因為沒有錢制作孔雀裙,上不了臺。“既要能賺到錢,買到孔雀裙。也要讓那條孔雀裙充滿靈性、充滿空靈,而且沒有任何的銅臭味,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商業(yè)行為不會影響到藝術(shù)嗎?她反問:你有那么脆弱嗎?“給我再多的錢,我也不會迷失自己的藝術(shù)方向。” 最焦慮是未來 現(xiàn)在,楊麗萍不再是一個個體舞者,他們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唯一能靠一臺節(jié)目養(yǎng)活自己的舞蹈團。而且,團里的骨干演員每月可有4000元的收入。但是,由于國家的文化體制,楊麗萍一直擔心,這樣的團隊以后還能否出現(xiàn)。 此外,更讓她感到無力的是,云南的山寨正在“城市化”,那些屬于自己民族的古老藝術(shù),正在悄然消逝。 “最早的唱歌跳舞是跟生命、跟生活有關(guān),但現(xiàn)在村子都變成城市生活的話,他們哪來的興趣再傳承這種東西?”她為此憂慮。 此外,連劇團里的演員蝦嘎也有了變化,“生活態(tài)度變了,想要穿名牌,常想我為什么要在這兒跳舞。”在物質(zhì)誘惑下,如何留住優(yōu)秀演員的困境,楊麗萍也遇到了。 于是,楊麗萍開始努力改變,拓寬藝術(shù)方向。2012年春晚,她選擇王迪來當自己的搭檔,而不是自己舞蹈團的少數(shù)民族男演員。王迪本是跳現(xiàn)代舞的,《雀之戀》則是展現(xiàn)中國民族藝術(shù)魅力,楊麗萍說,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這正是自己追求的“新東方美學”。 讓“孔雀”成為東方舞蹈的代表,如西方的經(jīng)典芭蕾《天鵝湖》一樣,是楊麗萍的終極夢想。但《天鵝湖》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且據(jù)說曾有很多芭蕾舞團,進行“后古典芭蕾”嘗試,但都步履維艱,唯有恪守俄羅斯古典芭蕾傳統(tǒng)的劇院經(jīng)營較好。那么,楊麗萍這只“后現(xiàn)代孔雀”能走多久,多遠? 7月23日,由楊麗萍擔綱總導演和主演的舞劇《孔雀》,全球發(fā)布,成為楊麗萍40年舞臺生涯的收官之作。有人如此評價道:她的所得就是她所求,這個結(jié)果,不像是圣誕禮物,頭天祈求,第二天出現(xiàn)在襪子里,而是用掉了她整整一生。 (文章綜合中國新聞周刊、南方人物周刊、博客天下等報道) 微訪談 @Angela小落:請問姐姐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呢?把舞蹈當做生命的一部分嗎,怎樣做到的呢?是不是從小的時候就練習呢?學舞蹈天賦是不是很重要? @楊麗萍:其實我談不上堅持,因為我知道舞蹈會給我?guī)硖嗟母7郑璧笗o我精神帶來安撫,給我的情感帶來一個寄托,給我的生活帶來財富,什么都有,只是說你沒有看見,你光看見財富,沒有看見情感,所以這個不是堅持。 @笨的真是可以:您這些年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怎么克服的? @楊麗萍:其實沒有什么太大的困難,雖然困難很多,但是我能解決,所以一直有驚無險。 @德輝的微世界:您好,麗萍姐,我很喜歡您的舞蹈,目前您的民族舞境界及表現(xiàn)力還無人能及,您覺得一個追求藝術(shù)的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楊麗萍:最重要的是才華,比如生活中的達芬奇、貝多芬、杰克遜,這些都是天才,是天生的,是別人學也學不來的,但是他們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天才在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活不下去的,因為指責太多,判斷太多,我們這個社會應該對天才多一些容忍。 @夏雪的頸:通常在什么情況下,您會迸發(fā)舞蹈創(chuàng)作的靈感呢? @楊麗萍:很多時候,比如說有的時候坐飛機,看到景象,覺得景象在舞臺上能夠?qū)崿F(xiàn),比如說晚霞,看到孔雀休息時候翹起的小腳,大自然充滿著靈感,你要用心觀察。 @木子樹夏:您覺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美? @楊麗萍:美有很多種,而且是極具生命力,如果一個花沒有生命再美也是徒然,生命的美放在大自然中就有它的獨特。美是需要氣質(zhì)帶動的。 @Noiseki :以前看過一個您關(guān)于生孩子的態(tài)度,于是徹底也改變了我的。那么請問您的愛情觀又是什么呢? @楊麗萍:因為在以前民間沒有醫(yī)療設(shè)備,所以生孩子都是自然生產(chǎn),我親眼目睹過一個農(nóng)村的婦女死去,我看到《秋菊打官司》里面也有這個表現(xiàn),就是很多人抬到縣城,如果不抬過去就死了。然后就是說人生人嚇死人。愛情觀方面,“有愛肯定好,但是不要過多的索取”。 @小-吳子:楊老師,您好!我想問一下,生命的意義對您來說是怎么樣的?生活里要如何做才能保持心如止水? @楊麗萍:不要有太多的顧慮,比如吃飯,如果是我吃這個東西只是追求讓自己的身體有能量才能活下來,如果把吃飽當成一個口感那就是另外一個狀態(tài)。在追求吃飽以外的東西,人不要太多貪念。去體會生命,不要看到生命的表象,要看到生命的本質(zhì)。 @戚楓芷:您覺得原生態(tài)舞者是否需要去舞院進行學習呢?您覺得學院派和草根的區(qū)別是什么? @楊麗萍:要看你是跳哪種舞?其實道理很簡單,鞏俐肯定不是秋菊,楊老師也肯定不是孔雀,好的角色都是塑造出來的,塑造角色的關(guān)鍵就是抓住它的本質(zhì),此外要靠自己的勤奮和悟性。 @民族癡:聽說您開了一家風格獨特的旅社,是您自己設(shè)計的么? @楊麗萍:10年前我就找到洱海蓋了房子,一個叫天才的建筑師說,楊老師你要蓋房子,最好我來幫你設(shè)計。他把房子完全建到樹里面,然后創(chuàng)造了奇跡。一磚一瓦都是他自己用心打造的,就像葉錦添他的作品都是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所以完美不是憑空而來的,要靠汗水打造的。 @繁思鹿:老師,您好。請問您對8090后的民族舞蹈人的期許是什么呢? @楊麗萍:80、90后的年輕人,我希望他們多關(guān)注一些傳統(tǒng)文化,那些都是歷史的瑰寶。 @天天:我看過您新拍的廣告了,非常美,化蝶的寓意是什么? @楊麗萍:外露的鋒芒,和對夢想的執(zhí)著。我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舞蹈不僅要讓眼睛驚嘆,更要讓心靈震撼。 @振振頭:楊老師您好,很敬佩您!您的氣度,心態(tài)是后來慢慢修煉的,還是本來就有的呢?您對我們年輕人有什么建議和忠告? @楊麗萍:一開始就有,但是沒有那么突出,小的時候看問題就很容易,很明白。其實真正彰顯的這種個性應該還是事實當中完全放開。小時候都在模仿別人,長達了才有自己的感悟和創(chuàng)意,不論是從藝術(shù)還是在人生態(tài)度上,人際關(guān)系上都更加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