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被《紐約時報》譽為“才華洋溢技術超群”的舞團,他們是臺灣第一支職業(yè)現代舞團,他們是以培養(yǎng)年輕舞者和普及藝術為己任的舞團,他們是來自臺灣的云門舞集2。9月21日,臺灣著名編舞家林懷民帶著云門舞集2的三名編舞布拉瑞揚、鄭宗龍、黃翊來到天津大劇院,為將于11月3日和4日上演的《云門舞集2》宣傳。 “云門舞集2”的誕生源于1998年云門舞集25周年時,藝術總監(jiān)林懷民希望再創(chuàng)一個年輕的舞團,讓所有年輕舞者自由舞動。該團的創(chuàng)立一方面是因為林懷民希望培植更多精良的年輕舞者,在海外從事舞蹈創(chuàng)作的人才必須回到家鄉(xiāng),另一方面,他說:“我向往做一個赤腳醫(yī)生,因為年輕人有責任也有能力將舞蹈普及到每個地方去。”可以說,云門舞集2是一支對社會有直接貢獻的舞蹈團隊,他們一直秉承著“為全民舞蹈”的理念,走進學校、走進工廠、走進農村,與學生、工人、農民和原住民一起跳舞。雖然文化程度不同,但林懷民認為這對他們欣賞舞蹈不會造成絲毫的影響,“不要低估民眾的審美水平。”因此他一直堅持帶著云門到各處演出,無論是紐約還是鄉(xiāng)村,專業(yè)性從沒有變過,每段舞蹈都一樣的精彩,也只有如此才能讓更多人體會到舞蹈的魅力。 作為云門舞集2的首次大陸之行,本次演出囊括了不同時期、不同編舞家創(chuàng)作的5個截然不同的作品。此次云門的表演集合了布拉瑞揚、伍國柱、鄭宗龍、黃翊四位在國際獲獎的年輕編舞家的《流魚》、《坦塔羅斯》、《下回見》、《出游》與《墻》五部作品。其中,林懷民在談到伍國柱時,眼里閃動著淚光,這位年僅36歲便病逝的編舞家,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對舞蹈的熱愛。或許和他的性格一樣,《坦塔羅斯》雖然講述的是現代都市的種種苦悶,但依然很幽默、很有趣。原住民編舞家布拉瑞揚的《出游》被視作整場舞蹈最吸精的作品,奏出死亡與變貌,如夢般的神秘儀式。鄭宗龍的《墻》有自己的經歷感受出發(fā),展現了墻內的緊張焦躁與墻外的海闊天空。黃翊的兩個作品《流魚》和《下回見》風格截然不同,前者以快速的群舞交織穿梭流動讓觀眾“看”到音樂,后者是展現朝九晚五上班族壓力的愉快小品。布拉瑞揚、鄭宗龍和黃翊都是從云門舞集中走出去的年輕編舞家,雖然都受過云門舞集的培養(yǎng)和熏陶,但在舞蹈創(chuàng)作上絲毫沒有模仿《云門舞集1》中的作品,而是更加自由、更加靈活、更符合年輕一代的胃口。而在三位編舞家眼里,林懷民十分嚴格,但他不只是舞團藝術總監(jiān),他更是一位朋友、一位長者、一位家人。 林懷民:云門要為全民舞蹈 有人說“現代舞是票房的毒藥”,現代舞中晦澀難懂的寓意,與文化差異往往令很多觀眾望而卻步,林懷民說:“臺灣的大娘、紐約的年輕人都能接受(現代舞),那么天津的朋友也一定沒有問題。就像我們大家都說普通話,我們沒有說臺灣話,你們也沒有說天津話一樣。”幽默的林懷民使勁全力試圖將生活中感受到的東西用節(jié)奏、用比較生活的語言展示出來,《云門舞集2》的精彩不只是年輕人的活力,更是它背后“為全民而舞”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