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的第三屆“廣東現代舞周”開始,中國的三大現代舞團:廣東現代舞團、香港城市當代和北京雷動天下都必定把當年最優秀的作品拿到“舞周”中演出。多年下來,大家觀看三大舞團的節目,都會留下一個印象:廣東現代舞團的主力編舞是劉琦、潘少輝、香港城市當代的主力編舞是黎海寧、邢亮、黃狄文、龐智筠、北京雷動天下的主力編舞是李捍忠、馬波、桑吉加。以上這些編舞家的節目,不但在“廣東現代舞周”中演出,也被舞團帶到世界各地,使編舞家的名字普傳于世,也成為了今天中國現代舞界名正言順的‘名家’。 第九屆“廣東現代舞周”把晚上的節目定名為“名家匯萃”,廣東、香港和北京舞團的‘名家’作品自然不能缺陣;不過,今年不知道從那里吹來一股‘新’風,在三個舞團安排“廣東現代舞周”的演出節目時,都不約而同地凸出新一代編舞家的存在和他們的創作。換句話說,在今年三大舞團的節目里,我們除了‘名家’的創作外,還會看到正在崛起的新一代中國編舞們的作品。 這種‘名家’帶‘新手’在同一臺節目中亮相的手段,三個舞團玩起來卻各有巧妙: 廣東現代舞團打頭陣,以舞團藝術總監潘少輝和中國現代舞界巨星邢亮伙拍在2009年才獨自單飛的年青編舞劉斌,三人合作創作一臺《杜象·易象》。節目把法國當代藝術家杜尚的觀念和中國傳統易經的哲理擰在一塊,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奇異組合,長約70分鐘,卻渾然圓融一體,其中可見三位編舞家的不同風格和思維方式。老練冷靜的舞臺處理手法,卻面對肆意奔放的年青舞姿,彼此碰撞,顯得處處火花。 香港城市當代接力而上,演出的是剛在香港首演成功的《潮人密令》(原名《脫衣秀2012》),由香港五位編舞家與四位設計師合作,在舞臺上搞搞舞蹈與時裝結合的新意思。節目分為四個篇章,第一個篇章就由香港如日方中的編舞龐智筠設計,然后第二段由黃振邦負責,第三段是王丹琦和李思颺的夫妻檔編排,最后一段則由最年青的馮樂恆構思創作。四段舞蹈,各有千秋,也從中看見香港舞蹈年青的趨勢。 北京雷動天下演出三段完全沒有關系的舞蹈:《初祭·流逝·挽歌》?!冻跫馈肥?010年舞團跟澳大利亞舞團合作時的創作,《挽歌》是今年跟英國蘇格蘭舞團合作時的創作,都是由舞團資深編舞李捍忠和馬波創作,獲得過極高的評價。不過對我來說,這臺節目更像一份很好吃的三明治,一前一后夾著中間的那個餡,就是由剛離開雷動天下成為自由身舞者的鄭智,編排的雙人舞《流逝》,充滿了新鮮年青的氣息! 所以,在今年的來自中國三大現代舞團的三臺節目中,我們可以看見名家(潘少輝、邢亮、龐智筠、李捍忠、馬波)的揮灑自如,也可以看見新一代編舞(劉斌、黃振邦、王丹琦、李思颺、馮樂恒、鄭智)的才氣縱橫,也是中國現代舞發展的一個好兆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