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晚于廣州友誼劇院內演出的“廣東現代舞周”舞碼是《離騷》,由來自臺灣的澳大利亞籍編舞家張曉雄率領三位臺灣年輕舞者吳建緯、陳佳宏、王元俐,和香港動藝舞團的四位舞者黃茹、岑智頤、唐偉津、陳曉玲合作,以肢體演繹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憂國憂民心聲。許多喜歡現代舞的中國大陸觀眾都知道,編舞張曉雄本身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舞者,曾經在1989年獲得“澳大利亞最佳男舞蹈演員”的獎項,在他自己的作品《離騷》中,自然也會一展身手,飾演一個隱喻屈原的特別角色。 這次臺灣和香港的舞者在舞臺上碰撞,會出現些什么火花?張曉雄和臺灣舞者經常有機會在大陸發表作品和演出,比如吳建緯就曾在2011年的“北京向前看舞蹈周”中獻演他自己創作的獨舞《低語》,深得北京觀眾的喜愛;張曉雄則在去年帶著一班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的畢業生在北京演出,也技驚四座。我翻查資料,原來張曉雄不但曾在廣州、北京、杭州等地教課,更為廣東現代舞團編排過不少作品,包括1995年的《風眼》、1999年的《金屬時代》、2000年的《狂想曲》、2002年的《碧血丹心》和2005年的《迷狂之夢天》,所以廣州許多觀眾早已經是張曉雄的‘粉絲’,對《離騷》中的臺灣元素毫不陌生。 相對來說,中國大陸的觀眾對近在咫尺的、來自香港的動藝舞團可能不太熟悉。兩位舞團創始人梁家權和王廷琳分別是香港演藝學院的第一屆和第二屆畢業生,于90年代初加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在1995年離團建立動藝,是香港本土小型獨立舞團的先鋒之一。十多年來,動藝嘗試多種風格的創作,也跟不同藝術媒介打造過不同類型的多媒體劇場舞蹈,在2003年更憑《美麗人生》系列獲香港舞蹈聯盟頒發“舞蹈年獎”,以表揚這個舞團能夠以舞蹈關注社會、關心弱勢社群的藝術路線。 如果說,在1979年成立,擁有14位專業舞者的城市當代舞蹈團是香港現代舞發展中的第一梯隊,那90年代中建立的三個現代舞團:動藝、東邊、多空間,和90年代末出現的不加鎖、雙妹嘜和靈靈性性等,便當之無愧是香港的第二梯隊。這些眾多小型獨立舞團雖然限于財政資源,未能招收更多舞者,制作更大型的舞蹈節目,可他們的創意和水平,并不在城市當代舞蹈團之下;而每當這些舞團獲得特別資助,便往往有讓人特別驚喜的作品出現,就如這次的香港、臺灣的雙方合作項目《離騷》,便能充分展現動藝舞團的精彩一面。讓我感到驕傲的是,幾乎全部香港第二梯隊舞團的創始人,都出身于城市當代舞蹈團,看著他們藝術上的成就,我也與有榮然。 除了臺灣和香港的舞者外,《離騷》還有一位讓人眼前和耳朵一亮的演出者,就是來自內蒙古的‘深喉’長調歌手娜仁其木格。娜仁的歌聲奇醇無比,卻又豪邁不羈,在許多原生態樂隊和搖滾樂隊中都可以聽到她那極純樸又狂野的聲音;而且娜仁的另一個更重要的身份,是舞者訾偉的夫人,剛在半年前誕下一個可愛得不得了的小訾偉,便仆仆風塵地趕赴廣州為現代舞《離騷》演出,果然不愧是北京雷動天下的媳婦呢! 如此說來,其實《離騷》集合了臺灣的編舞和舞者和香港的舞團演員,加上大陸的歌手,是一臺臺灣、香港、大陸合作的節目,便更值得關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