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墨舞中華》陳玉先從藝50周年水墨舞蹈畫展作品研討會”之際 王晉軍 4月中旬,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墨舞中華》陳玉先從藝50周年水墨舞蹈畫展將在中國美術館開幕。1月15月,有關此次畫展的作品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美術界的理論家、評論家們聚集一堂,在觀看了畫展作品的幻燈放映后,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專家們一致認為,陳玉先從藝50年來,勤奮耕耘,優秀作品迭出,其成果之豐碩,當今中國美術界難以有人與之比肩。展覽將要展出的陳玉先近年來創作的水墨舞蹈畫,是中國水墨舞蹈畫的一座高峰。 對中國水墨舞蹈人物畫的傳承與突圍 在創作水墨舞蹈的過程中,對陳玉先影響最大的是葉淺予先生。葉淺予先生開創了中國現代舞蹈人物畫的先河。葉老先生的水墨舞蹈畫形體生動,線條簡約,平涂色彩,特色鮮明。他是從漫畫轉向中國畫的,葉淺予說:“漫畫使我習慣于用夸張的眼睛去看周圍形象,把形象漫畫化,獲得有趣的效果。”。這些對陳玉先的水墨舞蹈產生了有益的啟迪。青出于藍勝于藍。今日陳玉先的水墨舞蹈畫在傳承前輩技藝的基礎上發展創新,在動態水墨舞蹈人物畫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中國美術界獨樹一幟。 動態速寫是陳玉先的“當家功底”。這些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簡潔凝煉,生動傳神。不僅在美術界得到高度評價,在普通百姓中也有著驚人的感染力,多少青少年的美術之夢就是從學習、臨慕陳玉先的速寫起步的。 繪畫中的難點是描繪動態。畫舞最難。舞中動態就是線性運動,有起伏,有波浪,有旋轉,有飛躍,有動有靜。舞中人物的亮相之所以贏得掌聲,是這之前有大段精采演繹;體操運動員的穩健落地,是因為落地前有著高難度動作震撼著觀眾。陳玉先用畫筆捕捉這縷縷優美動態曲線中的不同結點,展現瞬間速凍了的動態之美。這是他畫舞與他人的不同之處。一段舞蹈,短的一兩分鐘,長的三五分鐘,在這有限的時空中,動人的畫面稍縱即逝。不同動態元素構成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歌舞藝術的鮮明特色。陳玉先的水墨舞蹈藝術苦苦尋覓著這些亮點,讓觀眾在欣賞水墨舞蹈藝術的同時,從中感受到不同舞蹈自身的鮮明特色和藝術魅力。 陳玉先擅長在生活中觀察、提煉,他用今天許多年輕畫家不愿也懶得用的強記方式記錄畫面主要表達的內容,大量速寫,使陳玉先在腦海中對形象有清晰的記憶和準確的把握。他能將腦海中的影像凝固,以閃電般的速度定格。旋律與影像、水墨與舞蹈,是用心在傳達。在他的水墨舞蹈作品中,人們看到是舞蹈者在舞蹈,其實,用藝術眼光看:是水墨在舞蹈!是陳玉先在舞蹈! 陳玉先不是舞蹈者,而他是真正懂得舞蹈的人。他筆下舞者并不是哪一位舞蹈演員的再現,精湛優美的舞蹈在陳玉先筆下表現得非常完美,他提煉舞蹈動態之美,形體之美,創造了一種極致的審美追求。可以說,自葉淺予先生之后,陳玉先是中國當代舞蹈人物畫最重要的傳承者和開拓者。是當代中國水墨舞蹈畫的一座高峰。 水墨舞蹈人物是中國畫創作中最難的課題 不論用何種藝術手法捕捉舞之動態,已經是十分困難的事。用中國畫的方式表現,就更難了一層。不像油畫可以雕琢,可以覆蓋,可以反復修改。陳玉先筆下的水墨舞蹈涉及古今中外,中國56個民族的舞蹈,包括戲劇、體操、武術。從他的作品中,常見的是舞者飛旋中的舞姿和動人神情,快速的旋轉和盡情的扭動。可見他對動態有著極好的駕馭能力。 陳玉先在學習水墨人物畫的過程中,曾求教于吳作人、李可染、葉淺予、黃胄諸名家。畫水墨肖像人物難,但陳玉先筆下的水墨肖像人物嚴謹精微、神采飛揚。畫水墨舞蹈人物應屬難上加難。難在哪?要求藝術家具有以靜寫動,以動襯靜;化靜為動,寓動于靜的藝術感悟與創作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