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芭蕾舞界的神話,21歲便成為了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的首席女演員;她的名字與“芭蕾舞女王”烏蘭諾娃齊名,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亞洲英雄人物”。在闊別上海許久之后,譚元元再次帶著9年前上海大劇院的開幕演出《鵲橋》回到上海,用自己最為熟悉的舞蹈向家鄉觀眾問好。 一夜替補學新舞 很多人都認為譚元元是“一夜飛上枝頭變鳳凰”,但其實作為一名舞蹈演員,譚元元也有重要的轉折期。18歲那年,她代表上海芭蕾舞團出訪美國,被舊金山芭蕾舞團一眼相中。“那時我就按平日里排練的跳,或許是發揮出色吧,后來舊金山的人就來找我了,希望我加入他們,一切都那么自然。”譚元元說道。 譚元元當然沒有放過如此好的機會,加入了舊金山舞團,而且是連跳三級,成為獨舞演員,這是在舞團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不過,鋒芒太露也未必是好事,尤其還是作為一個外鄉人來到陌生的環境,“當然被人排擠過,別人都在想為什么一個中國人那么快能成為獨舞演員,不過還好,后來我就用自己的實力讓這些人改變了看法。”譚元元說道。 隨后經過不懈的努力,譚元元漸漸在舞團站穩腳跟,而成為首席,卻是一次“意外”。“當時,團里有位首席演員在臺上擰斷了手指,第二天的演出不能上了,團長就找到我,還遞給我一盒錄像帶,說你能不能一夜之內把它學下來。我那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接了下來,很幸運我的表現還算不錯,接下來的你們都知道了。” 《鵲橋》再演東方符號 譚元元是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姑娘,18歲便只身闖蕩美國,但如今說起話來,語氣中還是夾雜著上海女孩子特有的嗲勁。譚元元的家安在了舊金山,但每年都會抽空回到上海,見見朋友和老師,這次有演出任務,忙得休息時間都沒有了。這次譚元元為上海觀眾帶了藝術節的閉幕演出《鵲橋》,相比9年前的《鵲橋》,譚元元說這次的感覺已經大不一樣了,無論是從演員還是舞美都有非常大的改變,但感覺很好。 與譚元元搭檔的男演員有兩位,來自日本的小林洋壹和烏克蘭的撒連格。談到與兩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芭蕾舞演員合作,譚元元表示沒有多大問題,“主要就是語言問題,所以交流起來會比較慢,但又因為大家都是舞蹈演員,所以用肢體語言我們也可以溝通。” 至于如何在源于中國傳說的舞劇中體現出東方特色,譚元元說:“我的舞蹈還是以芭蕾舞的基本動作為主,但中間會穿插一些中國傳統文化的肢體符號,比如太極云手、比如蘭花指—————這對于女演員來說比較容易一點,運用到芭蕾中去就會顯得非常特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