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頻道3月12日電 澳門《華僑報》采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題目:楊麗萍:舞蹈給予太多美好的人生體驗 中新社海口3月6日電 題:楊麗萍:舞蹈給予太多美好的人生體驗 中新社記者 王辛莉 “舞蹈給我帶來太多美好的人生體驗,這么多年我一直用舞蹈的方式愉快地生活著”。6日下午,楊麗萍對著數十家媒體和一眾粉絲笑稱,雖然兩三年后可能不在舞臺上跳了,但離開人世前我仍會隨時起舞。” 3月5日至7日,楊麗萍率舞劇《孔雀》到椰城演出,揭開該劇自去年8月份以來的第二輪巡回演出的序幕。節目宣傳單稱此劇是“楊麗萍四十年藝術沉淀舞臺生涯謝幕演出”。 6日下午,《孔雀》在海口舉行媒體見面會。 一身翠綠襲地長裙的她,化了彩妝,眼角兩朵紅花恰到好處地掩去了歲月的痕跡,與坐在一旁的侄女彩旗似姐妹。 有記者詢問,《云南印象》傳統舞蹈特色濃郁,而《孔雀》似乎正在模糊原生態舞蹈的概念,穿插了現代舞等。她是如何考量舞蹈民族化和現代化之間的關系? 楊麗萍稱,《云南印象》是一部純粹的傳統舞蹈,云南各民族先人已將自己的信仰以及對自然、對生命的觀察和感悟用舞蹈表達出來,“我們首要做的是接納”,然后,“我要傳承,用自我的獨特風格。” 楊麗萍自1971年從村寨跳上舞臺。上世紀80年代以獨舞《雀之靈》一舉成名。舞劇《孔雀》沿承她一貫對自然與生命的探詢,通過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預示生命的循環往復、生生不息。 海南大學一位學生記者問“《孔雀》最打動觀眾的是什么?”楊麗萍答,是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天地的溝通,是對生命本真的心心相印。 《孔雀》用各種獨特的樂器臨摹大自然中的風聲、樹聲等,表達了愛、恨、欲,時間、恐懼等。 她的侄女彩旗在劇中是“時間”的表演者,自始至終站在舞臺上旋轉,常常讓觀眾覺得不可思議。楊麗萍“透露”了秘密,“她從小有這個平衡天賦,倒著坐車也不暈。” 《孔雀》中許多演員是云南少數民族的舞蹈愛好者。反派烏鴉路斑表演者陳謝維和公孔雀噶雅表演者王迪都跳了20年的舞。楊麗萍稱,他們都是未來云南民族舞蹈的傳承者。 《孔雀》第一輪國內演出遍及30多個城市近百場。第二輪巡演簽約也有數十個城市約百場。楊麗萍說,2014年《孔雀》將到香港、臺灣、日本、英國等海外國家和地區巡演。 “從舞臺上退下來還有幾年,不急”,她淡淡地說:“而‘舞臺’(對人生言)太小了,白族人的民俗傳統是只要活著就要跳舞。”(完) |